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爱去小说网 www.airizu.com,最快更新中国通史最新章节!

关陕之人,归疆请吏,无岁无之。其在襄阳、蜀口者,号曰约回,而实杀之。惟山东之民蜂屯蚁聚,势力不可却,于是不得已而纳之。”另外,南宋对归顺的北方起义军,则实行对他们分化、削弱的政策。《宋史·贾涉传》记载“分(石)珪、(陈)孝忠、夏全为两屯,李全军为五砦;又用陕西义勇法,涅其手,令诸军汰者三万有奇,涅者不满六万人。正军常屯七万余,使主胜客。”所以,当时忠义将校气愤地说“不若有官者弃官,无官者归山东为百姓。”

    起义军之间发生利害冲突与斗争,使斗争的性质和关系更加复杂化。兴定三年,李全自涡口(今安徽蚌埠西北)大捷战胜纥石烈牙吾塔之后,便把斗争的锋芒指向自己的友军季先。四年,暗杀红袄军领袖之一季先,而贾涉也趁势欲收季先的部队,遭到其部下裴渊、宋德珍、孙武正、王义琛、张山、张友等反对。裴渊等乃迎石珪为统帅,贾涉阴谋未成,又企图分化石珪军为六。而李全在合并石珪部众时迫使石珪等投蒙古,造成起义军与宋之间的裂痕与矛盾。元光二年(宋嘉定十六年,223),李全又并贾涉等部忠义军,此后又企图火并彭义斌所部等。在李全火并友军时,彭义斌在继续反金抗蒙的同时,又展开反对李全火并友军的斗争。到金哀宗正大二年(宋宝庆元年,225)五月,彭义斌致书沿江制置使赵善湘说“不诛逆全,恢复不成。”彭义斌坚持抗蒙,七月,与蒙古军战于内黄五马山(今河南内黄西),兵败被俘。在蒙古统治者向他诱降时,他厉声说“我大宋臣,且河北、山东皆宋民,义岂为他臣属耶!”慷慨就义,誓不降敌。

    金末农民大起义的特点金末红袄军起义的特点,其主力是北方的佃户和驱丁,此外还有小手工业者、小商贩及少数家奴参加。起义军以各行业、各阶层的劳动者为主体,以红袄为标识,说明起义军有共同的组织行动。起义军一开始即处于较为分散的状态,后来结集,但始终未形成统一的组织。在一定程度上尚保有北方人民山水寨组织的特点,如周密《齐东野语》称杨安儿为“堡主”。起义军前后期发生很大变化,随着起义军斗争的性质也有不同。金末人民起义直接打击金朝廷和地主阶级,致使地主阶级组织自己的武装,即所谓“义军”、《宋史》卷47《李全传》。

    “乡兵”,直接参加金朝廷镇压起义的罪恶活动。定兴(今属河北)人张柔,在“金贞祐间,河朔扰攘,土寇蜂起,公聚族党数家,壁西山东流埚,选壮士团结队伍以自卫,远近惮之莫敢近。(金)以功授定兴令,累迁清州(今青县)防御使”。这些大地主一方面与金朝廷合伙镇压起义军,另一方面又趁势发展和扩大自己的地方势力。当蒙古进入中原后,金朝廷已无力保护他们的权益时,又多降蒙古,充当蒙古灭宋的先锋。由此可见,当时人民起义是在金朝廷和地方地主武装联合镇压下而失败的。

    在封建社会中,当一个皇朝的各项制度及其统治已经极端腐败时,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有挽救社会生产力由枯萎转向新的发展的作用,它冲击社会那些不符合发展要求的旧东西,为新的调整和改革扫清障碍,金末红袄军大起义正是起了这种在历史上所应起的作用。在金朝末年社会丧乱中,对社会发展恢复和有利生产力发展的积极力量,还有朝廷上下主张改革,反对对人民残暴的统治阶级内部的进步势力;有从金朝分裂出的地方性的促进社会局部恢复和发展的积极势力,他们都是新皇朝复兴的基础。但这些力量对皇朝的统治所能起的作用是有限度的。红袄军大起义打击和制止了反动的括地的企图,宣宗在人民反抗斗争的打击下,不得不罢去括地的命令,他说“朕恐括地扰民,罢其令矣。”起义不仅打击和震动整个金朝的统治者,也打击了地方统治的反动势力,使一些有远见的统治者能在一些地方施行某些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的措施,使社会经济局部地有所恢复。完颜仲德在陕西,“招集散亡,得军数万,依山为栅,屯田积谷,人多归焉。一方独得小康,号令明肃,至路不拾遗”。起义是人民以武力保护被压迫阶级在死中求得生存的一种行动,它一方面能最大可能地保护创造社会财富者自身,另一方面逃避山林水泊,开发生产,或在起义区内冲破封建束缚和限制,得到土地,或把已被官府、地主夺去的财物再夺还,这些都是有利于将来社会有更大发展的所必不可少的条件。与此同时,起义也削弱了封建生产关系,在金朝后期某些文人所强调的重民思想和不分华夷的平等思想,不能说与当时阶级斗争的推动无关。

    《元朝名臣事略》卷《万户张忠武传》。

    《金史》卷9《完颜仲德传》。

    第四节金朝的灭亡蒙古侵金蒙古各部在金初大多臣附于金,随着蒙古各部势力的发展,双方矛盾日益突出,不断发生战争。金世宗时为了削弱蒙古各部的势力,曾采取每三年出兵剿杀蒙古各部的成年男子,称为“减丁”或“灭丁”,并掳掠蒙古各部人民作奴婢,给蒙古人民带来世代难忘的苦难,引起蒙古各部更大的反抗,金朝虽加强镇压,但叛降不定。大定二十一年(8)三月,临潢府(今内蒙古巴林左旗南)西北近六百里边境,修整与新建“边堡”数十处,取直列置,作为防御堡寨。承安二年(97)九月,枢密使兼平章政事完颜襄行省于北京(今宁城西),又在临潢府西北部边堡一线前山地,使用人民和军队挖壕筑障数百里,作为边防屏障,抗御蒙古骑兵南侵。

    蒙古建国后成吉思汗仍贡岁币于金,金章宗派卫王永济在净州(今四王子旗西北)受贡,成吉思汗对永济不行礼。永济遂请攻蒙古。不久,永济嗣位,是为卫绍王,诏书送到蒙古,成吉思汗得知金朝的新帝是永济,即加以唾骂并骑马北去。卫绍王也定计等成吉思汗下次入贡时加以杀害,成吉思汗得知后遂与金绝交。

    金大安二年(蒙古成吉思汗五年,),金修筑乌沙堡(今河北张北西北)准备先发攻蒙古。次年春,成吉思汗挥师南下,事出金军意料,乌沙堡未防备,遂被蒙古军攻占。八月,蒙古军向野狐岭(今张家口西北狼窝沟)进发,率军0万驻防于抚州(今张北)的完颜承裕(胡沙)不敢抵抗,退至宣平(今张家口西)并连夜南逃,次日为蒙古军追及于会河堡(今宣平西南),金军全军溃败。九月,蒙古军攻占宣德(今宣化)、德兴府(今涿鹿)、居庸关,直抵金都中都(今北京)城下,掳掠后退兵。

    金崇庆元年(蒙古成吉思汗七年,22),成吉思汗再克昌(今内蒙古太仆寺旗南)、桓(正蓝旗北部)、抚等州府。

    金至宁元年(蒙古成吉思汗八年,23)七月,成吉思汗攻占宣德、德兴、怀来(今河北怀来东),进至古北口,金兵退保居庸关。成吉思汗出紫荆关(今河北易县西),拔涿、易(今易县)二州,迂回北上,再次攻占居庸关。

    八月,在蒙古军兵临城下之际,金廷发生政变,金帝卫绍王被杀。九月,金宣宗即位。成吉思汗留下部分军队围困中都,自率主力肃清河北、河东及山东诸城邑。

    金贞祐二年(蒙古成吉思汗九年,24)三月,金献公主、金银、马匹等求和,蒙古退兵。金宣宗因河北残破,于同年五月迁都南京开封,命完颜承晖等辅佐太子完颜守忠留守中都。六月,金“糺军”以边地部落降蒙古,成吉思汗即派军南下会合并再围中都,金太子逃往开封。贞祐三年二月,金从开封出兵进援中都,三月,进至霸州(今属河北)被蒙古军击溃。五月,金中都留守完颜承晖自杀,蒙古军占领中都。金宣宗贞祐四年,成吉思汗既得金中都后,即谋取南京。八月,命三摸合率万骑,假道西夏,趋京兆府(今陕西西安)以取潼关,未能攻下,改由小路越过潼关,攻占汝州(今属河南),直达金南京近郊,但遇到金朝从河东开来援兵的抵御。三摸合退向陕州(今三门峡市西),适冬季黄河冰合,遂渡河北去。

    金兴定元年(蒙古成吉思汗十二年,27)八月,成吉思汗以木华黎统领蕃汉诸军经略中原,木华黎攻取河北、山东大量州、府,而金统治集团只想用重兵屯驻南京开封以自固。

    当金贞祐二年(宋嘉定七年,24)二月,金宣宗向蒙古求和之际,遣使告宋,请宋早给两年的岁币。七月,金宣宗到开封后遣使通知南宋,宋真德秀看到金已衰弱就奏罢给金的岁币。次年二月,宋向金提出岁币由每年30万两、匹银绢,减为“隆兴和议”规定的各万两、匹,遭到金朝的拒绝,南宋终于决定完全停给岁币,这对金的经济实力打击很大。金宣宗遂于兴定元年(宋嘉定十年)攻光州(今河南潢川),分兵攻樊城、围枣阳(今属湖北),西路军攻入大散关(今陕西宝鸡西南),东路金军被宋将赵方等打得大败。六月,宋宁宗也下诏讨金。十二月,双方在大散关展开争夺战,次年春,金军烧关退兵。金兴定三年二月,再次侵宋,又被宋击败,宋将赵方、扈再兴再次大败金兵于枣阳,金军从此不敢再窥襄、汉。金元光元年(宋嘉定十五年,222)二月,命元帅左监军讹可、签书枢密院事时全统三路军马由颖(今安徽阜阳)、寿(今凤台)渡淮侵宋,五月,金军全军覆没。从此,金侵宋战争才停止。金哀宗即位后,于正大元年(宋嘉定十七年,224)六月,才正式下诏不再侵宋。金朝连年侵宋,皆以失败告终,消耗了大量人力、物力,国势更加衰弱。

    蒙、宋联合灭金蒙古成吉思汗在临终时曾立下遗嘱,要假道于宋以灭金,金正大七年(蒙古窝阔台汗二年,230)七月,窝阔台汗自将入金陕西,命四弟拖雷及侄蒙哥率师渡黄河趋凤翔。次年二月,克凤翔,并下洛阳、河中(今山西永济西)诸城。五月,窝阔台汗将大举攻金,命拖雷据守宝鸡,遣速不罕诣宋请假道以捣河南,到沔州(今陕西略阳)被宋统制张宣所诱杀。十二月,攻占金河中府。金天兴元年(蒙古窝阔台汗四年,232)正月,窝阔台汗渡黄河,拖雷已渡汉水北上,窝阔台汗即诏诸将进发,拖雷于钧州(今河南禹州)南三峰山,大败金师0余万,金军精锐损失殆尽,从此金军不能再振。蒙古军遂攻下陕西、河南诸州县,金潼关守将出降,蒙古军长驱进入金南京路。三月,蒙古军围南京,金哀宗百计守城。四月,蒙古军以天热将还师,适金遣使求和,以金帝之侄曹王完颜讹可为人质,并奉献大量金帛,窝阔台汗许和。和议既成,蒙古军解围退师河、洛之间,而留速不台、拔都的3万兵镇守河南。七月,窝阔台汗遣唐庆使金促降,不意金飞虎军士申福、蔡元擅杀蒙古使等30余人于馆,而金哀宗下诏赦其罪。由是和议又绝,战争再起。八月,金聚兵万在郑州(今属河南)以西抗蒙古,但已无济于事。十二月,金京城粮尽,金哀宗率兵万北渡黄河,企图收复东平(今属山东)、卫州(今河南卫辉)二城,被蒙古军击溃,复渡河南返。天兴二年(蒙古窝阔台汗五年,233)正月,金哀宗逃到归德(今商丘南)。同月,金南京将领崔立兵变降蒙古。四月,崔立将金太后、皇后、宗室500余人押到蒙古军前献纳。六月,归德粮绝,金哀宗又逃到蔡州(今汝南)。南宋因早已接受了蒙古提议的共同攻金之约,派兵与蒙古军合围蔡州。234年,蔡州城破,金哀宗自杀,金亡。

    金朝的兴亡,是我国整个封建社会发展史上的一个环节。辽、北宋的衰亡是留给金再建的废墟,而辽、北宋崩溃中孕育着的诸积极因素是金再兴的条件和基础。金朝的崩溃也为元朝的再兴孕育着这种条件和基础。而这些就是历史发展的联系,也就是历史向前推进的根本原因。历史的事实证明,一个后进的民族能成为中国的统治民族,首先必须成为当时先进的一员,与汉族一起共同发展和推动历史的前进,中国也就成为各族的中国,中华也就成为各族的中华。

    附表金世系表(>

    第十三章西夏第一节党项的兴起及与宋、辽的关系党项的兴起党项是我国古代羌族中的一支,又称党项羌。南北朝末期,已活动于今青海省东南部黄河河曲一带。他们按姓氏结为部落,大者五千余骑,小者千余骑,互不统属。以畜牧为生。没有法令、赋税,也没有文字、历法。其时党项社会大约处于氏族社会的父权制阶段。

    隋末唐初,党项羌的活动范围逐渐扩大,在“东距松州(今四川松潘北),西叶护(今新疆境),南舂桑、迷桑等羌(今青海南部),北吐谷浑(今青海北部)的广大地区内,散居着大大小小无数个部落,著名的有细封氏、费听氏、往利氏、颇超氏、野利氏、房当氏、米擒氏、拓跋氏等八部。其中以拓跋氏最为强大,后来建立西夏的就是拓跋氏。

    隋开皇四年(584)党项羌有千余家归附隋朝。次年,党项拓跋部大首领拓跋宁丛率部落内迁到旭州(今甘肃庆阳境),被授予大将军称号。唐贞观三年(29),党项细封部首领细封步赖率部落附唐,唐朝在其住地设立轨州(今四川松潘境),授步赖为刺史。同时在其他内附的部落地区,分别设立崌、奉、岩、远四州,各以其部落酋长为刺史。到贞观六年,党项居住的河曲一带已设有州,人户30万口。贞观九年(35),在唐朝不断施加的政治诱逼与军事压力下,党项拓跋部首领拓跋赤辞也率部落降唐,唐朝在其原居地,分别设立了懿、嵯、麟、可等32个羁縻州,以松州为都督府,拓跋赤辞被封为西戎州都督,赐姓李。

    唐玄宗时期,地处青藏高原的吐蕃强盛起来,不断袭击党项诸部,迫于吐蕃的威胁,拓跋部首领请求内徙2。在近半个世纪的时间内,党项拓跋部辗转经历了从原居地松州向今甘肃和陕西北部一带的大迁徙。一支迁到夏州(今陕西靖边境)的部落,被称为平夏部。西夏就是在平夏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唐末农民大起义时,平夏部首领拓跋思恭帮助唐朝廷镇压黄巢起义,被任为夏州节度使,爵夏国公,再赐李姓,建夏州为“定难军”,统辖夏、绥(今绥德)、银(今榆林境)、宥(今靖边境)、静(今米脂境)五州地区,《新唐书》卷22《党项传》。本章叙述参考《隋书·党项传》,《新唐书·党项传》,《旧唐书·党项羌传》,新旧《五代史·党项传》,《辽史·西夏传》,《宋史·夏国传》,《西夏书事》,《续资治通鉴长编》等,不一一具注。又按党项八部中野利氏,新旧《唐书》称野辞氏;《新五代史》卷74《党项传》作野利氏。野利氏本党项大姓,故野辞或野利之误。

    《册府元龟》卷977;《资治通鉴会要·党项羌》“五年诏遣使开其河曲地为六十州,内附者三十四万口。”

    2《册府元龟》卷977;《资治通鉴会要·党项羌》“五年诏遣使开其河曲地为六十州,内附者三十四万口。”又《旧唐书》卷9《吐蕃传》吐蕃从贞观八年(34)攻破党项及白兰诸羌,到仪凤三年(78)“尽收羊同、党项及诸羌之地”。

    《东都事略》卷27、28《西夏传》。《续资治通鉴长编》卷23作“四州八县”。从此开始出现以夏州为中心的党项李氏藩镇割据势力。

    五代时期,党项夏州李氏僻居西北一隅,充分利用藩镇势力之间的矛盾,增强自己的势力。在这50多年()中,李氏政权对中原的梁、唐、晋、汉、周及北汉政权,相继保持着“臣属”关系,实际上尽力于摆脱中原皇朝的约束。后唐长兴四年(933),定难军节度使李仁福死,其子彝超继为“留后”,后唐明宗企图用调任延州(今延安东北)节度留后的办法,迫使李彝超离开夏州,以图兼并夏州。遭到了夏州李氏的军事抵抗后被迫妥协2,任命李彝超为节度使。清泰二年(935)李彝超死,李彝殷继任节度使,后周显德元年(954)受封为西平王。随着党项政权政治威望的提高与军事实力的加强,党项羌活动的范围也逐步扩大。一些党项部落更进入汉族居住的地区,或入居州城,与汉族杂居,接受汉族的封建文明,被汉人称为“熟户”,与散处于山野、以游牧为生的党项“生户”相对3。吐蕃势力衰微后,“回鹘、党项诸羌夷分侵其地”4,说明党项羌势力进入吐蕃地区,并与回鹘势力接触。“献地”与抗宋宋朝建立后,党项李氏政权处在宋、辽两大政权之间。五代时“向背不常”的定难军节度使李彝殷,这时派族子银州防御使李光睿奉表贺宋太祖即位,并避宋讳改名彝兴。建隆元年(90)三月,受宋太祖诏遣部将李彝玉领兵御北汉兵于麟州(今神木境)。建隆三年,又向宋朝贡马。宋太祖也特别优礼,加太尉,亲遣使赐玉带,死后追封夏王。彝兴子光睿、孙继筠相继为定难军节度使时,曾出兵进攻北汉,声援宋朝,和宋朝保持友好关系。

    太平兴国七年(982),党项政权内部因承袭问题发生矛盾难于解决,新任定难军节度留后李继捧于五月十八日(月22日)朝见宋太宗时,不得已向宋朝献出所管辖的夏、银等五州地。李继捧族人也被召来京师居住。太宗对李继捧重加赏赐,并晋升官职。宋朝轻而易举地取得了党项李氏世代相承辖的领土。

    李继捧归附宋朝,引起了党项内部的急剧分裂。李继捧族弟李继迁,时任定难军管内都知蕃落使,不愿内迁,留居银州。召集弟继冲和亲信张浦商议对策。李继迁认为“吾祖宗服食兹土,逾三百年;父兄子弟,列居州郡,雄视一方,今诏宗族尽入京师,死生束缚之,李氏将不血食矣!”李继冲也认为,不能放弃夏州故土,就像“虎不可离于山,鱼不可脱于渊”一样,主张乘夏州不备,杀宋朝诏使,以绥、银为据点,抵抗宋朝。张浦在分析了双方形势和实力后认为,用兵要能屈能伸,不因小失大,主张“不若走避漠北,安立室家,联络豪右,卷甲重来,未为晚也”。李继迁采纳了张浦的建议,率部落亲属数十人伪装出逃,在夏州东北300里的地斤泽(今内蒙古鄂托克旗东北)驻扎,出示祖先拓跋思忠像,号召部族,抗宋自立。

    从这时起到雍熙三年(98)是李继迁独立反抗宋朝时期。前后四年,三起三落。太平兴国七年十二月,李继迁初攻夏州,闻宋朝援兵来,不战而回。次年五月攻葭芦川(今陕西佳县西北佳芦河),九月又攻三岔口(今靖边北2《旧五代史》卷32《李彝超传》。

    3《宋史》卷24《宋琪传》。

    4《旧五代史》卷38《吐蕃传》。

    内蒙古境内),都遭到失败。宋太宗又下诏令,招抚夏、绥、银等州党项与汉族流民归业,给李继迁造成很大困难。张浦建议攻打富庶而恃有横山之险的宥州,扼险观变,以图光复旧业。十二月,继迁率党项兵2万人进攻宥州,被宥州巡检使李询击退。雍熙元年,李继迁退守地斤泽,派李继冲招诱党项部族。五月,党项咩嵬族与南山诸部族投奔李继迁。七月,李继迁率众进攻夏州西北的王庭镇,宋军赴援不及,被继迁取胜,俘获万计。

    对宋作战的胜利,使李继迁昏了头脑,立刻聚兵万人,令张浦、李大信带领四外出击。被宋知夏州尹宪与都巡检使曹光实探得虚实,乘其不备,夜袭地斤泽,李继迁大败,几乎全军覆没,其妻与母罔氏被俘。李继迁仅与弟继冲及亲信张浦等几人逃脱,居无常所,靠党项部落的接济,图谋东山再起。李继迁仍以恢复“李氏世有西土”的基业相号召,得到党项部落首领的纷纷响应,聚兵于夏州以北的黄羊坪。野利等族首领还把女儿嫁给继迁。银州党项首领拓跋遇派人来与继迁联络攻取银州。继迁等总结了地斤泽失败的原因,认为“漠北不足以立室家”,遂利用这个时机占领银州。雍熙二年二月,李继迁与其亲信以诈降计诱曹光实出城,于葭芦川设伏,杀死曹光实,利用其旗帜占领银州。

    李继迁占据银州后,采纳了张浦的建议,暂不称王。自称都知蕃落使、权知定难军留后,封张浦、李仁谦为左、右都押牙,李大信、破丑重遇贵为蕃部指挥使,李光祐、李光允为团练使,李延信为行军司马。并预署各部落首领折八军、折罗遇、嵬悉咩、折御乜等为并、代、麟、丰等州刺史。

    同年三月,李继迁乘胜攻宋会州(今甘肃靖远)、三族砦,进围抚宁砦(皆在今陕西米脂境)。四月,又与宋閤门使王侁军战于浊轮川(今神木北),大败后撤出银州,其部下党项首领多战死、被俘或投降。六月,联络夏州岌伽、罗腻等4族和吴移、越移等党项部落继续对宋作战,但又多次被击败,党项部落亦溃散或降宋,李继迁又一次陷入势孤力单、无家可归的困境。附辽侵宋经过多次失败,李继迁总结失败的教训,认为自己“兵单力弱,势不得安,北方耶律氏方强,吾将假其援助以为后图”,即结辽以抗宋。雍熙三年(辽统和四年,98)二月,遣张浦到辽朝归附,辽圣宗授李继迁“定难军节度使,银、夏、绥、宥等州观察处置等使,特进,检校太师,都督夏州诸军事”2;以李继冲为副使。同年十二月,李继迁又向辽求婚,辽圣宗许以宗室女义成公主下嫁。淳化元年(辽统和八年,990)十二月,辽又封李继迁为夏国王。辽对李继迁的结盟、通婚、封王也是利用他牵制宋朝。

    在这种形势下,端拱元年(988)五月,宋太宗采用宰相赵普的建议,重授李继捧为定难军节度使,赐姓名赵保忠,令其回镇夏州,以收抚李继迁。李继迁则暗中勾结李继捧,于淳化二年(99)七月攻占银、绥二州,宋朝被迫授予银州观察使,赐姓名赵保吉。同年(辽统和九年)十月,李继迁策诱李继捧以夏州降辽,辽封李继捧为西平王。淳化四年(993)李继迁向宋索取《西夏书事》卷4。

    2《辽史》卷《圣宗纪》。

    《宋太宗实录》卷44。

    宥、夏等州,又连攻庆、原、环等州。淳化五年三月,宋朝派李继隆进讨李继迁,李继捧闻知后告知李继迁,但反被所图,资用被夺。李继迁在宋军打击下再次避居沙漠。四月,宋朝隳毁夏州城,迫居民内迁,以削弱李继迁。李继捧在遭李继迁袭击后逃回城中即被囚。后以右千牛卫上将军,闲居京师。咸平()中,迁右金吾卫上将军,并曾出任岳州(今湖南岳阳)、复州(今湖北天门)地方官,景德元年(004)六月病死。

    至道元年(995),李继迁又上表宋朝乞还夏州,宋太宗不与,并扣留贡使张浦。继迁出兵攻乌白池(今宁夏盐池)、清远军(今银川东)等地,不断邀劫宋军粮草。二年四月攻西凉府(今甘肃武威),五月又集众数万围攻灵州(今宁夏灵武),并向宋朝索要张浦。宋太宗命李继隆等五路救援,李继迁怕平夏有失,解围而去。三年(辽统和十五年)四月,辽封李继迁为西平王。其时宋太宗已死,真宗即位。李继迁向宋表示臣附并再次索要夏州,真宗妥协退让,同年末授李继迁夏州刺史,定难军节度使,夏、银、绥、宥、静五州观察处置押蕃落等使,并放还张浦。

    李继迁收复“故土”后,不久又连年侵扰宋朝西北沿边各地。咸平五年(002)三月,在辽朝的鼓动下,李继迁集重兵陷灵州,杀死知州裴济,改灵州为西平府。六年正月从夏州迁居西平府。

    同年十月,李继迁攻取当时在吐蕃首领潘罗支统治下的西凉,潘罗支伪降,乘李继迁无备反击于三十九井(灵州附近)地方,李继迁中箭逃回。景德元年(004)正月,死于西平。由其子李德明继位。

    倚辽惠宋李德明继位时,正是辽准备继续侵宋前夕,李德明“假北朝威令慑之”,遣使赴辽请求册封以抗宋。同年(辽统和二十二年)七月,辽册封李德明为西平王。十二月,宋辽订立“澶渊之盟”议和,宋辽关系缓和。次年六月,李德明为稳定人心,遣使到宋请和,但条件未谈妥,经过长时间的讨价还价,直到第三年十月,宋也封李德明为西平王、定难军节度使,并“赐”大量物资,终于议和。

    李德明在位的近30年中,基本上同宋朝保持了和平友好关系,所谓“塞垣之下,逾三十年,有耕无战,禾黍云合,甲胄尘委”2,就是这种情况的写照。李德明把主要力量放在对西方的开拓上,以实现李继迁曾提出的“西掠吐蕃健马,北收回鹘锐兵”3的战略任务。

    李德明即位的当年,景德元年六月,派兵和投附潘罗支的李继迁旧部者龙族迷般嘱及日逋吉罗丹二族,里应外合,杀死潘罗支,报了杀父之仇,乘胜攻取潘罗支弟厮铎督占据的凉州。吐蕃折逋、游龙钵等部归附李德明。六谷部首领厮铎督继续对抗,李德明于景德四年九月谋出兵攻之,厮铎督结援回鹘为备,李德明则屯兵不出。

    李继迁卒年,史载不一致,如咸平六年(003)说,月份又各不同,马端临《文献通考》作十一月;又有景德元年(004)及二年之说,月份亦不同,如《续资治通鉴长编》为景德元年正月。今采《续资治通鉴长编》说法。

    2《范文正公集》卷9。

    3《西夏书事》卷7。参见《续资治通鉴长编》卷50。

    回鹘同吐蕃一样,也依附宋朝对抗党项。李继迁在世之时,咸平四年四月,谋攻回鹘,西州回鹘可汗禄胜向宋朝请兵,欲“缚继迁以献”。禄胜又与甘州回鹘可汗夜落隔多次出兵袭击李继迁。李德明继位后,于大中祥符元年(008)正月至次年十二月,分别四次派张浦等亲信或亲自出击回鹘,但都失败而还。数攻回鹘不利,李德明改派凉州守将苏守信截断甘州回鹘向宋朝进贡的道路,抢掠甘州的贡奉使。大中祥符九年,苏守信死,子罗麻自领府事,十一月,被甘州回鹘可汗夜落隔攻破,罗麻逃走,凉州又被回鹘所占,回鹘遂成为对李德明的严重威胁。直到天圣六年(028),德明派子李元昊一举攻克甘州,夜落隔出逃。八年,瓜州回鹘首领贤顺也率部归附李德明。明道元年(032)九月,李德明又派元昊从回鹘手中收复凉州,解除了回鹘的威胁。

    李德明同时臣服于辽、宋,倚辽之势,得宋实惠;辽、宋为了各自的利益也竞相拉拢、争取李德明。大中祥符三年(辽统和二十八年)九月,辽进封李德明为夏国王。宋朝也不断为李德明加官。天圣九年(辽景福元年),新即位的辽兴宗封宗室女为公主归嫁李德明子李元昊。明道元年,宋朝也加封李德明为夏王。

    在宋、辽两国的竞相鼓励下,助长了李德明称帝的欲望,并在加速地进行称帝建国的各项准备。其时李德明出行时已是“大辇方舆、卤簿仪卫,一如中国帝制”。大中祥符九年,李德明追尊父李继迁为“太祖应运法天神智仁圣至道广德光孝皇帝”称号。天禧四年(0)于灵州怀远镇修建都城,改名兴州,正式建都。

    明道元年十月,李德明病死。李德明虽未来得及登上皇帝的宝座,但为西夏建国作好了一切必要的准备。

    《西夏书事》卷9。

    第二节夏国的建立及其政治形势夏国(西夏)的建立李德明在世之时,其子李元昊对父亲依附宋朝的政策十分不满,他说“衣毛皮,事畜牧,蕃性所便,英雄之生,当霸王耳,何锦绮为?”2主张“招养蕃族,习练弓矢,小则四行征讨,大则侵夺封疆”3。李德明死,李元昊继立,他按照自己的主张,积极摆脱宋朝的控制。

    宋明道元年(辽重熙元年,032),李元昊嗣位伊始,辽即册封为夏国王。宋朝也派使臣来封元昊为定难军节度使、西平王。元昊对宋使给以很不礼貌的接待。随即又废掉唐、宋所赐的李、赵姓氏,改姓嵬名氏。自己更名曩霄,称“兀卒”。实行一系列强化民族意识的措施,如下令恢复“秃发”风俗2,创制记录党项语言的西夏文字3,规定服饰,简化礼乐制度等。另一方面,则又尽力完善封建国家的各项措施。明道二年以避父讳改宋明道为显道,并积极准备称帝建国。首先于次年开始建元开运。五月,升兴州为兴庆府,营建宫室殿宇。又仿宋朝官制设官、定朝仪、建蕃学。在实现统一河西走廊之后,更规定兵制,增设新的军种;全国共置左右厢十二监军司,仿宋制立军名,规定驻地;部署兵力与调防办法等4。

    元昊在对河西的战争中表现了他卓越的军事才能,在李德明对回鹘的战争中他崭露头角。元昊继位后,继续向河西用兵。明道二年七月,遣将苏奴儿攻吐蕃唃厮厮啰牦牛城(今青海西宁北),苏奴儿兵败被俘。九月,元昊亲领兵复攻,诈和而克城。夏广运二年(宋景祐二年,035),十一月,元昊又攻宗哥(今西宁东)、带星岭诸城,进围青唐(今乐都境),与唃厮啰部将安子罗0万大军昼夜奋战二百余日,子罗败,元昊退兵时也遭到暗算,大溃而还。元昊攻占河西后,隔断了吐蕃和宋朝的交通,但始终未能制服唃厮啰。三年七月,元昊再度举兵进攻回鹘,攻占瓜(今甘肃安西)、沙(今敦煌)、肃(今酒泉)三州,占领了整个河西走廊。至此,夏国的疆域“东尽黄河、西界玉门、南接萧关、北控大漠”,境土方两万余里。

    元昊在对河西作战的同时,又以防止宋朝入侵为由,在边境上部署兵力、修筑堡寨,并不时对宋朝边地发动小规模进攻。早在夏开运元年(宋景祐元年)二月,元昊开始进攻府州(今陕西府谷),接着又攻掠环(今甘肃环县)、庆(今庆阳)二州。在宋朝境内筑白豹城与后桥堡。次年七月,元昊又派首领讹遇领兵进攻环、庆。夏天授礼法延祚元年(宋宝元元年,038),元昊2《宋史》卷485《夏国传》上及《续资治通鉴长编》卷0。

    3《西夏书事》卷;《续资治通鉴长编》卷04。

    《宋史》卷485《夏国传》上;《续资治通鉴长编》卷22“兀卒(亦译“乌珠”)者,华言青天子也,谓中国为黄天子。”“兀卒”为西夏文“皇帝”的译音。

    2《续资治通鉴长编》卷5“元昊初制秃发令,先自秃发。令国人皆秃发。”3关于西夏文字的创制,一说为李元昊所创,一说为元昊父德明时期所创。前说见《续资治通鉴长编》卷9及沈括《梦溪笔谈》卷25;后说见《辽史》卷5《西夏传》。

    4《宋史》卷485《夏国传》上;《儒林公议》;《西夏书事》卷2。

    《宋史》卷《夏国传》上、下。

    谋进攻宋朝河东路,向宋朝“表请供佛五台山”2,藉此窥探进兵道路,得知河东已有防备。七月,元昊召集各路首领于贺兰山会盟,“约先攻鄜延,欲自德靖、塞门砦、赤城路三道并入”3。将要发兵时,有人劝阻元昊,“未建大号,不足以服众”4,于是元昊决定立即称帝建国。

    十月间,元昊与大臣野利仁荣、杨守素等谋划称帝事宜。十一日元昊在兴庆府即帝位,国号大夏,史称西夏。元昊自称世祖皇帝,是为西夏景宗。并改当年为天授礼法延祚元年,以兴庆府(今宁夏银川)为都。大封文武官员,追尊祖父李继迁为“神武皇帝”,庙号太祖,父李德明为“光圣皇帝”,庙号太宗。立子宁明为太子。并于十一月去西凉府祀神。

    西夏与宋、辽的战与和元昊建国称帝的目的是为了摆脱宋朝的控制,实现党项政权的独立自主。但是,元昊又希望他的建国称帝能得到宋朝的承认。元昊于建国后不到两个月,即天授礼法延祚二年(宋宝元二年,039)正月,立刻遣使向宋朝上表,表文主旨是说明自己是“帝胄”,表明称帝的合法性,请求宋朝皇帝“许以西郊之地,册为南面之君”。宋仁宗见到表章后却于六月间下诏,削夺过去封给元昊的官职爵位,停止互市,“揭榜于边,募人能擒元昊若斩首献者,即为定难军节度使”。十二月,元昊遣贺永年向宋朝边境投置“嫚书”,指责宋朝背信弃义,质问宋朝“蕃汉各异,国土迥殊,幸非僭逆,嫉妒何深。况元昊为众心所推,循拓跋之远裔,为帝图王,有何不可!”又警告宋朝说“倘契丹闻中朝违信嫚言,亦遣全师请罪,西北交困,庙算何施!”2元昊想用“嫚书”激怒宋朝,宋朝著作郎张方平向宋仁宗建议请“顺适其意,使未有以发”3,再谋对策,但遭到多数大臣的反对。宋朝决计用兵,给元昊造成了进攻宋朝的藉口。

    从天授礼法延祚三年至五年(宋康定元年至庆历二年,)元昊对宋朝发动了三次大战。

    天授礼法延祚三年(宋康定元年)正月,元昊声言将攻延州(今陕西延安),宋鄜延、环庆路经略安抚使、知延州范雍闻讯,惊惧不敢战。元昊祚降,乘其不备,突然袭击保安军(今志丹),一举攻克金明砦,进围延州。范雍召部将刘平、石元孙来援,途中与鄜延都监黄德和军集结东进,至三川口(今延安西北),中元昊埋伏,黄德和率后军先逃,宋军遂败,刘平、石元孙被俘。转攻延州七日,适逢天降大雪;元昊亦恐后方有失,遂撤军而去。史称三川口之战。

    四年(宋庆历元年)二月,元昊领兵进攻渭州(今甘肃平凉)。

    宋新任陕西经略安抚副使韩琦命部将任福统军迎击。元昊祚败,诱任福2《续资治通鉴长编》卷2。

    3《宋史》卷485《夏国传》上;《续资治通鉴长编》卷22。

    4《西夏书事》卷2。

    《宋史》卷485《夏国传》上;《续资治通鉴长编》卷23。

    2《续资治通鉴长编》卷25。

    3《宋史》卷38《张方平传》。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28;司马光《涑水记闻》卷;《宋史》卷485《夏国传》上。军入好水川(今宁夏隆德西北),陷入元昊所设的包围圈中,在羊牧隆城(今西吉东南)附近,全歼宋军,任福战死。元昊又一次获得胜利。史称好水川之战。

    五年闰九月,元昊又于天都山(今海原南)集左、右厢兵0万,分东西两路合攻镇戎军(今固原)。宋知渭州王沿派部将葛怀敏出击。葛怀敏轻敌冒进,并入保定川寨(今固原西北),被元昊军尾追包围,切断其归路、水源。葛怀敏及部下皆战死,宋军全军覆没。元昊挥师东进,直抵渭州,大掠而回。史称定川寨之战。

    元昊并用“诏书”的形式,告谕宋朝关中军民“朕欲亲临渭水,直据长安!”骄狂之态于此可见2。元昊对宋战争虽连续获胜,“然死亡创痍者相半,人困于点集,财力不给”3,国内危机重重,想结束战争。宋朝也力图谋求妥协苟安。双方经过交涉,于天授礼法延祚七年(宋庆历四年,044)十月达成协议。宋朝册封元昊为夏国主,夏对宋名义上称臣。宋朝每年“赐”给夏国绢3万匹,银5万两,茶2万斤。逢节日与元昊生日另“赐”礼物银2万两,银器2千两,绢、帛匹,茶万斤。宋、夏恢复贸易往来。

    元昊对宋朝作战时,倚辽为援;宋朝也在积极争取辽朝,并以经济利益为钓饵。后来辽朝企图以出卖夏国利益从宋朝得到好处,又发生了辽朝境内党项族投附夏国的事,于是元昊不愿再受辽的约束,使辽、夏关系日趋恶化。天授礼法延祚七年(辽重熙十三年)十月,辽兴宗亲率骑兵0万进攻西夏,辽军兵分三路渡过黄河,深入夏境,在贺兰山北与元昊军接战。西夏军初战不利,败退请和,辽将萧惠继续进攻。元昊连续三次退兵近百里,进行坚壁清野,“每退必赭其地,辽马无所食,因许和”。元昊待机反攻,大败辽军,俘辽驸马萧胡睹,辽兴宗单骑逃走。元昊在战胜辽军后,立即同辽议和以缓和辽夏矛盾。元昊对宋、辽战争的胜利,显示了西夏的实力,西夏与辽、宋鼎立对峙的局面形成。

    天授礼法延祚十一年(048)正月,元昊在宫廷之乱中被太子宁令哥刺死,太子也被杀。

    没藏太后、梁太后和外戚专政元昊死后,相继的谅祚和秉常两代皇帝都是幼年即位,青年早亡,由于母族篡权秉政,在政治上作为不大。

    元昊死后子谅祚即位,年仅周岁,是为西夏毅宗。由母舅没藏讹庞拥立。讹庞自任国相,朝政大权实际上完全掌握在没藏氏兄妹手中。没藏太后死后,讹庞又将自己的女儿嫁给谅祚为后,进一步控制国政。奲都三年(058),谅祚2岁,开始参与国政。讹庞又借故杀害了谅祚的亲信高怀正、毛惟昌。五年,没藏讹庞父子阴谋杀害谅祚,谅祚因与讹庞的儿媳梁氏私通,因而获此消息,随即派大将漫咩擒杀讹庞父子及其家属,又杀没藏后,立梁氏为后,结束了没藏氏专权的局面。

    2《续资治通鉴长编》卷37;王巩《闻见近录》;《宋史》卷485《夏国传》上。3《宋史》卷485《夏国传》上。

    《宋史》卷485《夏国传》上。

    谅祚亲政,以梁后弟梁乙埋为家相。在摆脱外戚干政的情况下,谅祚虽对内在政治上有所建树,对外仍奉行侵宋政策。但他只活到2岁,当政六年,于拱化五年(07)十一月病死。由子秉常继位,时年8岁,是为西夏惠宗。太后梁氏执政,以弟梁乙埋为国相,夏国政权又一次落入母党手中。大安二年(07),岁的秉常虽开始亲政,但实权仍操在梁氏兄妹手中,秉常仍无所作为。七年(08)三月,夏将李清劝秉常与宋朝结好,以削弱梁氏,被梁太后得知,召幸臣罔萌讹密谋,杀害李清,囚禁秉常。夏国内乱,宋朝乘机发动大举进攻夏国的战争,在两年战争中,夏国矛盾重重,梁氏为了稳定人心,只好让秉常复位,形同傀儡。大安十一年(085)梁乙埋与梁太后相继死去,乙埋子乙逋自任国相,与大将仁多保忠分掌兵权,夏国皇族与母族的斗争更加尖锐。一年后,秉常死去,只活到2岁。

    谅祚、秉常在位时期,夏国在政治上存在着蕃礼与汉礼的斗争,并与皇权和后权的斗争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奲都五年五月,谅祚亲政不久,即派大臣拽浪撩礼与宋朝划定屈野河边界,解决了没藏讹庞执政时期长期存在的侵耕问题。不久双方又恢复了榷场贸易,复通互市。十月,谅祚下令国内停止使用建国以来实行的党项蕃礼,并上表告宋改用汉仪接待宋朝来使。次年,向宋朝表请宋太宗御制诗文、草隶书石本及《九经》、《唐史》、《册府元龟》与宋朝贺仪;又请大藏经,乞求工匠。提出与宋皇室联姻,请尚公主。改复唐赐李氏汉姓等。宋朝有选择地给以允纳。同年五月,谅祚对元昊设立的十二监军司作了部分更改,增设了新的监军司。又仿宋制在中央官制系统设立尚书、侍郎、南北宣徽使、中书学士等官,使夏国的官制更加完备。秉常时期,母党篡权,为了讨好党项贵族与地主阶级,稳定国内局势,他们于乾道二年(07)七月,以秉常的名义上表宋朝,请求恢复“蕃仪”,并迫害不附梁氏的皇族大臣。秉常亲政后,在皇族下,曾下令取消“蕃仪”,恢复汉礼,但因遭到母党势力的反对而未能实行。秉常的被囚、复位,直至忧愤而死,反映了这个时期皇权与后权的激烈斗争,说明了后权势力的强大。

    夏国的对外战争此时也由主动开始转为被动。延嗣宁国元年(辽重熙十八年,049)七月,辽兴宗乘元昊刚死,谅祚新立,下诏亲征夏国,以报“南壁旧怨”2。九月,没藏讹庞率军重挫辽南路萧惠军。十月,辽北路军推进到贺兰山,俘获元昊妃没■氏及家属,夏军3000被击败。二年二月,夏军主动出击辽金肃城(今内蒙古准格尔旗西北)被击败,三月又败于三角川。五月,辽军围攻兴庆府,纵兵掳掠,六月,攻破贺兰山摊粮城,尽发廪积而去。夏军屡次失败,没藏氏被迫遣使赴辽投降,依旧称臣纳贡。夏辽重新议和。终秉常之世,夏国国力衰弱,却又穷兵黩武,所以在对宋战争中就不得不经常求助于辽国的。

    夏国自元昊与宋朝议和后,基本维持了近二十年的和平局面,到这时又开始发生冲突。拱化元年(宋嘉祐八年,03)迫于宋朝的压力,西使城(今甘肃定西南)吐蕃首领禹藏花麻降夏。二年(宋治平元年)七月,谅祚乘宋仁宗死,英宗初即位,借口宋朝有意侮辱夏国,出动0万军队,分别进攻宋朝的秦(今天水)、凤(今陕西凤翔)、径(今甘肃泾川北)、原(今宁夏《续资治通鉴长编》卷9;《宋会要辑稿》礼2之40;《宋史》卷485《夏国传》上。2《宋史》卷485《夏国传》上。

    固原)等州,掳胁党项熟户归夏。三年正月,又以万人攻庆州(今甘肃庆阳)王官城,三月围顺宁砦,八月再扰泾原,十一月争德顺军(今甘肃静宁)外同家堡。四年九月,谅祚亲率军数万又攻庆州,围大顺城,三日不克,谅祚亲临督战,中流矢退走。五年正月,宋朝遣使责问夏国“违誓诏”事,谅祚不得已遣使向宋朝献方物、谢罪,宋夏又复和好。但到十月间,夏国绥州监军司左厢监军嵬名山被宋知清涧城种谔胁迫,以绥州降宋。十一月,谅祚诱杀宋保安军知军杨定、都巡检侍其臻,遣兵屯守银州,夏宋又面临战争危机。从乾道二年(宋熙宁二年,09)四月至第二年八月,秉常母梁氏以宋朝不肯归还绥州为由,向宋朝沿边的绥、环、庆、秦等州发动多次进攻,一度造成“陕右大震”的局面。因有吐蕃董毡的后顾之忧,只好退兵。天赐礼盛国庆三年(宋熙宁五年,072)正月至三月,宋夏进行了横山战略要地罗兀城的激烈争夺战,罗兀终为夏军占领。四年七月,夏国梁乙埋同宋将王韶进行争夺吐蕃占领的武胜城,武胜为王韶占领,宋朝控制熙(今甘肃临洮)、河(今甘肃临夏境)二州,断西夏右臂。

    当大安七年(宋元丰四年,08)五月秉常被囚时,夏国统军禹藏花麻请求宋朝出兵讨伐梁氏。八月,宋神宗从熙河、鄜延、环庆、泾原、河东五路调兵50万进攻夏国。宋军连连得胜,直抵灵州城下。梁氏采取“坚壁清野”,断宋军粮运,又决黄河水灌宋营,大败宋军。夏国击败宋军五路进攻后,又于第二年九月,由梁氏派遣统军叶悖麻、咩讹埋等,领兵30万进攻宋朝新筑于银、夏、宥三州界的永乐城,永乐城终被攻陷。永乐之战后,夏国对宋作战多失利,损失重大。夏国对宋战争,从整体上看,从这时起已由战略进攻转为战略防御。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24。

    《宋史》卷485《夏国传》上;《宋会要辑稿》兵8之28。

    第三节西夏的盛世乾顺亲政西夏崇宗(乾顺)、仁宗(仁孝)时进入鼎盛时期。政治形势的特点是,统治集团内部之间的斗争与阶级斗争的激烈化、表面化。对外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辽、宋、金三方局势急剧变化的影响,表现了依附性。

    天安礼定元年(宋元祐元年,辽大安二年,08),秉常(惠宗)死,乾顺嗣位,年仅3岁,是为崇宗,先后受宋、辽册封为夏国主、夏国王。夏国政权又落入乾顺母梁太后和其兄梁乙逋手中。皇族嵬名阿吴和仁多保忠虽分掌兵权,但梁乙逋依仗着梁氏“一门二后”的威势,残酷迫害皇族、大臣。他常常对众人夸耀说“嵬名家人有如此功否?”以此来贬低皇族,抬高自己。甚至也不把梁太后放在眼里,又与太后争夺权力,引起了太后的反感。天祐民安五年(094),嵬名阿吴、仁多保忠等人制造借口率部众杀死梁乙逋及其全家,但军政大权仍由梁太后掌握。永安二年(辽寿昌五年,099)正月,乾顺年满岁,理应主持国政,但梁太后不许,辽国得知后出面干预,派使臣至夏国,用药酒害死梁太后,乾顺在辽国的下开始亲政。乾顺亲政后,鉴于外戚专权的历史教训,积极采取了巩固皇权的措施。四月,以梁太后之死归罪于大将嵬保没与■结讹遇,将他们处死。贞观四年(04)二月,又解除了仁多保忠的卓罗监军司统军职务,收回兵权。与此同时,又采用汉人封王的制度,对皇族嵬名氏宗室加封王爵,授以实权。贞观三年(03)九月,乾顺封弟察哥为晋王,掌管兵权。元德二年()十一月,又封宗室景思子仁忠为濮王,次子仁礼为舒王。

    乾顺十分热心于汉文化,亲政之后,采纳汉官御史中丞薛元礼的建议,在蓄学之外,特建“国学”即汉学,设置教授,选派皇亲贵族子弟300人,建养贤务,供给食用。乾顺企图通过儒学来作为巩固皇权统治的手段之一,但提倡汉文化却遭到了党项贵族的反对。党项人御史大夫谋宁克任上疏说“吾朝立国西陲,射猎为务。今国中养贤重学,兵政日弛。”提醒乾顺“既隆文治,尤修武备,毋徒慕好士之虚名,而忘御边之实务”。乾顺不予采用。乾顺之世,正是外部政治局势极大的动荡变化之时,西夏也适时地变动着自己的对外方针,由依辽抗宋,到援辽抗金,最后臣附于金朝。

    依辽抗宋乾顺亲政前的十多年中,梁氏与梁乙逋兄妹,穷兵黩武,连年对宋朝发动战争。天仪治平二年(宋元祐二年,087)七至九月,梁乙逋两次派统军仁多保忠进攻宋朝泾原路镇戎军(今宁夏固原)等地。八月,梁乙逋集十二监军司兵于天都山(今海原东),约吐蕃阿里骨出兵攻宋熙河路,都失败而还。三年,又发兵连攻宋府州(今陕西府谷)、德静(今榆林南)、塞门(今安塞北)、延州及兰州、龛谷(今榆中南)等砦。时国内大旱,点集不应,只好遣使与宋议和,宋夏暂时休战。天祐民安元年(宋元祐五年,090),《西夏书事》卷32。

    梁乙逋在遣使同宋朝“议疆事”的同时,又出动人马攻毁宋朝的质孤(今榆中北)等堡。二年四月,又以0万大军进攻熙河路通远军(今陇西)、围定西(今属甘肃)。五月之后,连攻泾原路怀远(今宁夏固原西)及土门(今陕西安塞西北)。九月,集兵5万分攻麟(今神木北)、府二州。三年正月,借助于辽兵的声援,又进攻绥德城(今属陕西)。三月,集3万兵于韦州(今宁夏中卫东南)进攻环(今甘肃环县)、庆(今庆阳)二州。十月,梁太后又亲率0万大军进攻环州,七日城不下,被宋军包围于洪德寨(今环县北),遭到痛击,梁太后弃帷帐、首饰,改装逃走。

    梁乙逋被杀后,梁太后继续对宋作战。天祐民安七年(宋绍圣三年,辽寿昌二年,09)二月,梁太后发兵从绥德界攻义合砦(今陕西绥德东),三月围塞门,八月攻顺宁砦(今志丹西北),俱出师不利。十月,梁太后同乾顺领兵号称50万三路入鄜延路,攻占金明砦(今安塞南),向辽献俘。八年,宋朝为了控制西夏南侵的要隘,于好水川北筑平夏城(今宁夏固原北)。第二年,永安元年(宋元符元年,098)十月,梁太后亲率40万大军向平夏城发动攻势,夏军连营百里,使用高车飞石猛攻,经过十三日的苦战仍未能攻下,夏军粮草渐乏,一天夜里,西北大风骤起,战车折损,夏军溃逃。梁氏兄妹对宋朝的战争依靠辽朝的援助。乾顺凭借辽的力量结束了母党专权的局面。乾顺当政后政治上更加依附于辽。其时宋朝徽宗在位,宰相蔡京与宦官童贯勾结,对外实行开边政策,用武邀功。从西夏贞观四年(宋崇宁三年,04)到元德元年(宋宣和元年,9)的十余年中,西夏不断遭到宋朝的攻击。乾顺经常乞援于辽,依靠对辽朝的卑辞厚礼与姻戚关系,由辽的出面斡旋或对宋施加压力,才顶住了宋朝的压力,稳定了政局。

    辽亡金兴之际西夏的扩张金兵南下攻辽。西夏元德四年(辽保大二年,金天辅六年,22)三月、五年正月,乾顺两次出兵援辽。元德六年(辽保大四年,金天会二年,24)三月,乾顺见辽亡已成定局,为了保全西夏,即派出使节向金奉表称臣,愿以事辽之礼事金。金则把原属辽的西北一带的“阴山以南、乙室耶刮部吐禄泊之西”地区割让给西夏。元德八年(宋靖康元年,金天会四年,2)三月,乾顺按照金割地的许诺,乘金攻宋的机会,出兵攻占天德(今内蒙古乌拉特前旗东北)、云内(今土默特左旗东南)、武州(今山西神池)等八馆之地。天德、云内等州旋被金强占。四月至十二月,又攻宋震威城(当在今陕西府谷西北)、西安州(今宁夏海原)、麟州建宁砦(今府谷西北)、怀德军(今宁夏固原北)、天都寨(今海原东)、兰州等地,宋朝在靠近西夏边境修筑的城堡相继被攻占。正德元年(金天会五年,27)三月,金朝把陕西北部约千里之地割给西夏,以河为界,以抵偿占领的天德、云内等地。正德二至三年(宋建炎二年至三年),西夏攻取南宋的定边军(今陕西定边南)、德靖寨(今志丹西南)。大德二年(宋绍兴六年,3)七月,又攻占南宋的乐州(今青海乐都南)和西宁州(今西宁)。三年(金天会十五年),乾顺又遣使向金朝请求河外诸州,金朝将乐州、积石州(今青海贵德西)、廓州(今尖扎西北)“河外三州赐”给西夏2。乾顺在依附金朝之后,利用《金史》卷34《西夏传》。

    宋、金交战的时机扩张领土,西夏疆域为建国以来所未有。

    仁孝盛世大德五年(金天眷二年,39)六月,乾顺死,子仁孝继位,时年岁,是为仁宗。

    仁孝即位之初,西夏内部面临着严重的危机。辽成安公主的扈从萧合达当时担任夏州(今内蒙古乌审旗南)统军,对西夏投附金朝不满,乘仁孝新立,于大庆元年(40)四月,据夏州起兵,联络阴山和河东的契丹余部,图谋恢复辽朝。六月,萧合达军包围西平府(灵州,今宁夏吴忠西南),七月又攻陷盐州(今陕西定边),“游骑直逼贺兰,兴州(兴庆府,今宁夏银川)大震”《。仁孝命静州(今银川南)统军任得敬迅速平定了萧合达叛军。次年(金皇统元年),仁孝又遣兵捕杀了降金的慕洧、慕濬兄弟。三年,西夏发生饥荒,米价飞涨,升米高至百钱。四年三、四月间,兴庆府和夏州连续发生强烈地震,房舍倒塌,人畜死亡者数以万计。饥荒和地震,使无法生存的西夏人民起而反抗。这一年七月,威州(今同心东北)的大斌、静州的埋庆、定州(今平罗南)的竾浪和富儿等部民纷纷起义,规模大者万余人,小者也有五六千,他们攻打州城,杀掠豪富,震动了西夏。各地纷纷告急,仁孝又派任得敬领兵镇压起义军,这时任得敬以平息萧合达之叛升任西平都统军,他以残酷的手段镇压和瓦解威、静等州的起义军,定州竾浪、富儿族的起义队伍在哆讹的领导下,坚持抵抗,但最后也被任得敬偷袭大营,起义领袖哆讹被擒,惨遭杀害。党项部民的起义终于被镇压。

    仁孝初期西夏在政治上面临着许多困难,但由于有乾顺奠定了较为稳固的基础,使仁孝度过了难关。加之这个时期外部条件对西夏的发展是有利的,金军南下侵宋,减少了宋金对西夏的威慑,西夏获得了发展的机会和时间。仁孝时期,直接统辖的“河之内外,州郡凡二十有二”,疆域达到全盛时期。仁孝时期在政治制度上大力模仿宋朝,以适应封建关系发展的要求。天盛年间(49—9)编纂的《天盛改旧新定律令》及以后编纂的《新法》,是这个时期西夏政治制度和法令的汇集,它依据宋代律令内容和体例编纂而成,因而也反映了西夏在政治制度体系上的汉化程度。政治制度方面的另一重大措施,是仿宋制实行科举,改革了任官制度,与此相应,在境内普遍设立学校,设立“太学”、“内学”,“尊孔子为文宣帝”2,尊崇儒学达到了空前的高度。仁孝推崇儒学,重文轻武,对适应封建经济的发展与抑制豪酋大族的政治特权有一定积极作用,但同时也造成了统治集团日趋文弱,使外戚、军阀任得敬的步步高升以至篡权分国成为可能。

    乾祐元年(金大定十年,70)五月,以军事起家的外戚、楚王任得敬,公然胁迫仁孝分西夏国之半归他统治,另立楚国。又强迫仁孝为他向金朝请《金史》卷78《刘筈传》《西夏书事》卷35。

    《宋史》卷48《夏国传》下。

    2[俄]戈尔巴切娃,克恰诺夫《西夏文写本和刊本》。译文载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历史室编《民族史译文集》第3辑。

    求册封,遭到金朝的反对。八月,仁孝“诛(任)得敬及其党与”3,政局恢复正常。

    3《宋史》卷48《夏国传》下。

    第四节西夏的衰落政变迭起仁孝以后由于皇室日趋腐朽软弱,外部蒙古强敌威胁,因此在短短的34年中,帝位五易,衰落之势不可逆转。

    乾祐二十四年(93),仁孝死,子纯祐继位,时年7岁,是为桓宗。

    天庆三年(9)十二月,仁孝弟越王仁友病死,其子安全请求承袭王爵,纯祐不许,降封安全为镇夷郡王。安全不满,遂生篡夺之心。天庆十三年()正月,镇夷郡王安全在罗太后的下废纯祐,自立为帝4,是为襄宗。皇建二年(2),西夏又一次发生宫廷政变,七月间,宗室齐王遵顼废安全,继立为帝,是为神宗。遵顼是齐王彦宗子,年少力学,博通群书,以廷试进士第一,袭封齐王,并擢升大都督府主,统领军队。即位时已49岁,实行附蒙古侵金而遭到失败,光定十三年(223)十二月,在内外交困中,“遵顼自号上皇,传位于其[次]子德旺”,是为献宗。乾定四年(蒙古成吉思汗二十一年,22)五月,在蒙古军队的强大攻击中,遵顼病死。七月,德旺也惊吓而死。其弟清平郡王子南平王■继位,是为末帝,西夏已临近灭亡。

    从附蒙攻金到联金抗蒙西夏在纯祐时期,基本上仍奉行附金和宋政策。但当北方蒙古势力兴起并向南扩张时,西夏与金的关系开始发生了新的变化。安全篡位后,受金册封为夏国王,继续附金以抗蒙古。然而当应天四年(金大安元年,蒙古成吉思汗四年,9)九月,蒙古军包围夏都中兴府,安全向金朝求援时,金却拒绝出兵,企图借蒙古势力消灭西夏。安全被迫向蒙古求和,并于次年八月,发兵万余骑攻打金朝的葭州(今陕西佳县),夏、金关系正式破裂。

    遵顼即位,不再向金朝求封册,反而乘蒙古攻金之机,也向金边境发动攻势,扩张领土,掳掠财物。在遵顼在位的3年中,对金的作战几乎年年都有。遵顼自知实力不强,所以尽量利用一切有利时机。光定三年(金贞祐元年,23)十一月,遵顼得知金卫绍王完颜永济已被弑,国中大乱,乘机出兵攻打会州(今甘肃靖远南)。次年十一月,又出兵3000援助金叛将程陈僧。后又与程合兵攻金临洮府(今临洮县)。遵顼还曾令吐蕃路招讨使万庆义勇派人到南宋西和州(今西和西),约宋制置使董居谊出兵夹击金朝,遭到南宋拒绝。光定九年(宋嘉定十二年,金兴定三年,29)到十年,遵顼又两次遣使入四川,请南宋合兵夹攻金朝,都无结果。金迫于几方面的压力,尽量笼络讨好西夏。如光定二年(金崇庆元年)三月,在遵顼侵金的情况下,金还派使臣来封遵顼为夏国王,遵顼也遣使谢册封,但攻金如故。金遭到西夏的攻击,也不断给予反击,如光定六年十二月,金兵分两路进攻西夏的盐、宥(今内蒙古乌审旗西南)、夏、威、灵、会诸州,遵顼分兵抵抗,双方势4《金史》卷34《西夏传》。

    《西夏书事》卷39。

    均力敌,相持不下。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