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新能源与潜在的石油大国
先着与后手
在做研究的时候,我常常忍不住感慨,一步棋,早走一步与晚走一步,可谓是天壤之别。体现在国家利益上,更是如此。
2010年7月20日,国家能源局在新闻发布会上公布了我国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的一些内容,规划期为2011~2020年,目前正准备上报国务院,累计增加投资将达5万亿元。”
在庞大的四万亿投资计划出台接近两年时间后,中国把目光瞄向了新能源。中国终于回到了一个起点上,而美国从这个起点出发,已经走了十多年。
这十多年的差距,意味着什么,是不言而喻的。一个最直接的结果是:中国的新能源投资与美国的新能源技术实现了对接!而中国回到当初美国那个起点的时候,美国人在新能源技术方面的研究已经取得巨大进展,正需要与市场对接。中国为美国的新能源技术提供了广阔的市场,而这,当然是需要付出高昂成本的。
截至2011年1月18日,中美两国已签署各类商业和投资协议总额逾230亿美元,其中,仅清洁能源领域的签约就超过200亿美元。
在新能源领域的坚守,使得美国成为大赢家。如果中国早走一步,如果中国也始终如一地坚守,那么,可能又是另外一种结局。
新的经济增长点
从历次经济危机的历史来看,人类要渡过危机,有一个前提是绝对不可或缺的,那就是新的经济增长点。
1929年,美国发生了严重的经济危机,危机波及到整个资本主义社会,造成了巨大破坏力。很多人认为,罗斯福实行的“新政”帮助美国渡过了危机。但现在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罗斯福新政只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危机,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全国仍有高达14%的人口需要政府救济。真正帮助美国走出危机泥潭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它给美国带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经济增长点:世界大战给美国军火向世界倾销提供了天赐良机,工业开工率骤然增加,就业岗位雨后春笋般地出现,美元也逐渐变成世界通用的贸易结算货币。
这就是经济增长点的魅力所在。
如果研究美国经济,会发现,在制定经济政策方面,美国人其实是非常传统的,他们非常尊重基本的经济学规律,绝不蛮干。当然,这种决策机制是其制度的优越性决定的,民众的利益诉求渠道畅通,其决策总是能够体现大多数人的意愿,也基本上都循规蹈矩,不至于太出格。
奥巴马上台后,面对着房地产和金融衍生品领域双重泡沫破灭后的烂摊子,由于恐惧金融领域的泡沫向实体经济蔓延,美国采取了向世界转嫁危机的策略,通过对金融机构的救助,尽可能控制住危机的蔓延。
押宝新能源
而后,奥巴马把宝重点押在了新能源研发上,把新能源作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这一点非常重要。如果美国的拯救经济计划,仅仅停留在救助金融机构,民生投资等方面,就形成一个重要短板,毕竟,那些都是以消耗现有财富和资源为前提的,而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则是找一个财富源。这使得美国的经济复苏显得更稳健更健康。我此前多次撰文强调,美国经济将在2010年11月后走向复苏,就是充分考虑了这些因素。
奥巴马深知,全球为了拯救危机疯狂注入的流动性,必然推高大宗商品的价格,传统能源必然水涨船高,为新能源技术的推广带来天赐良机。
也就是说,谁先占据新能源研究领域的技术制高点,谁就能在资源为王时代争取更大主动,谁就能在资源日渐枯竭的明天拥有更强大的竞争力和生命力。而且,大力发展新能源,为美元找到了一个新的锚,更有利于维护美元在次贷危机中受损的老大地位。与美国对比一下就会知道,2008年年底,中国把宝押在了房地产上,是何等的不同了。
奥巴马把目标锁定在了新能源研究方面。
雄心勃勃的新能源计划
新能源投入并非始于奥巴马,而是始于克林顿。
1999年,时任美国总统的克林顿发布一项执行命令,呼吁加强对干净能源技术——生物质能的开发和利用,帮助美国应付经济方面面临的各种挑战,确保国家的安全,维持国家的繁荣和减轻全球气候变暖带来的威胁。规定,到2010年时美国生物能源和生物产品的使用将增加到3倍。最终目标是利用干净的再生生物质能来代替煤炭、石油、天然气和铀燃料。克林顿在这项执行命令中要求建立一个委员会来协调美国联邦政府在研究和开发生物质能方面的努力。
在小布什担任美国总统期间,美国对新能源的重视更进一步。
2005年8月,布什总统签署了《2005国家能源政策法》。其中规定,从2005年起,美国开始实施光伏投资税减免政策:居民或企业法人在住宅和商用建筑屋顶安装光伏系统发电所获收益享受投资税减免。
在2007年1月23日发布的国情咨文里,布什呼吁到2017年时,将乙醇和其他替代性燃料的用量提高,达到350亿加仑(相当于2006年50亿加仑的7倍)。2008年5月,美国国会又通过了一项包括加速开发生物能源的法案,要求10年后把从石油中提炼出来的燃油的消费量减少20%,代之以生物燃油。
粮食危机
发展生物燃油一直面临着制造人道主义危机的强烈指责——以玉米为原料的生物燃料的使用,被批评为是造成全球部分地区粮荒和近年来粮食不断涨价的重要因素。世界银行行长佐利克曾评论说,当美国和欧洲很多人担心如何填满他们油箱的时候,世界上还有很多人为如何填饱他们的肚子而苦苦挣扎。据测算,加满一辆25加仑油箱的SUV使用的替代燃料,消耗的粮食相当于一名成人一年的口粮。
世界银行行长佐利克世行高级经济学家唐?米切尔编写的一份报告指出:生物燃料导致粮食危机。从2002年至今年2月,研究中一揽子粮食价格涨幅达到140%。其中,美国与欧盟大力开发的生物燃料对粮价上涨的“贡献”最大,相当于推动粮价在同期上涨了75%;相比之下,能源与肥料价格的上涨只让粮价上涨了15%。此前,IMF总裁多米尼克?斯特劳斯?卡恩表示,大量使用粮食制造生物燃料加剧了粮食危机,已成为一个真正的“伦理”问题,应当考虑暂缓推广生物燃料。而联合国食物权问题特别报告员让?齐格勒更为尖锐,他认为,大量使用粮食制造生物燃料已构成了“反人类罪”。
尽管发展包括生物燃油在内的新能源遭受到了巨大的压力,但奥巴马上台后,不仅没有对布什的新能源计划进行丝毫修改,反而走得更远、更彻底、更坚决!奥巴马政府上台后不久就推出了“美国复兴与再投资计划”,准备在3年内让美国可再生能源的产量倍增。
奥巴马认为,美国过分依赖进口石油,无论是对经济还是对国家安全都构成威胁,美国的能源政策需要进行调整。基于这种考虑,奥巴马提出了新能源计划,其核心是能源安全和环境保护。奥巴马在新能源计划中提出,未来10年将投入1500亿美元,资助替代能源的研究,包括乙醇燃料、混合燃料动力汽车研发等。奥巴马的目标是:到2030年,石油消费量至少将减少35%,化石燃料在美国能源供应中的比例将下降到79%;进口石油依存度将从2007年的58%下降到41%,天然气进口依存度从16%下降到14%。按照奥巴马的说法,在当前美国经济形势下,采取上述行动可以催生一个全新的能源产业,增强美国的能源安全,“创造一个新的美国能源经济”。他声称,将在10年内结束从中东和委内瑞拉进口石油的需要,减少对石油的依赖,从而实现美国的能源独立。
新能源体系
需要强调的是,生物燃油计划只是美国庞大的新能源计划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其他还有核能——当前美国20%的电能来自于核能,70%的清洁电也来自于核电——以及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海洋能等。
到2008年底,美国风电装机总容量2517万千瓦,新增风电装机容量836万千瓦,均居世界首位。2008年美国太阳能装机容量为877.5万千瓦,同比增长17%;在太阳能电池导入量上排名世界第三;佛罗里达投资20亿美元要打造全球首个真正的太阳能城市。截至2009年,美国全国电力生产的1/3来自非碳能源。此外作为对新能源开发的补充,美国还在大力发展各种节能技术。
美国的新能源利用已全面铺开。为配合政府的新能源战略,作为美国化石能源消耗的最大单一用户(2005财年占到了美国政府燃料消耗总量的93%),美国军方从2006年开始研究军队的能源问题,国防部现已成为美国生物燃料的最大用户。2007年年底,美国最大的太阳能装置在内利斯空军基地投入使用。为避免与农作物和森林争夺土地,军方还在计划利用荒地来种植燃料作物。
随着新能源发展快速推进,美国对传统能源的依赖大幅降低——这一点是必须要特别注意的。
2010年2月25日,美国能源情报署(EIA)公布的数据显示,美国2009年全年,原油需求平均达到906万桶/日,年比下降7.4%,或72.3万桶/日,为1999年以来最低的一年。
很多人或许不注意这种看似枯燥的数据意味着什么,我要强调的是,一旦美国对传统石油的依赖度降低,对油价上涨的痛感就会下降。这意味着,华尔街可以更有效地利用石油武器牟取暴利——想打击产油国,就打压油价;想打击中国等石油消费大国,就哄抬油价。从美国政府的角度来看,它也能部分分享油价上涨的好处——美国庞大的新能源领域的投入,才能换取更优厚的回报。美国的新能源技术,才能以更高的价格与市场实现对接。
而且,别忘了,美国也是一个潜在的石油大国。
潜在的石油大国
且不说美国在海外拥有的众多石油资源,仅就其国内而言,截至2007年年底,美国已探明原油储量213.17亿桶,居世界第12位;已探明天然气储量237.726万亿立方英尺,液化气储量91.43亿桶,居世界第5位;已探明煤储量4435.23亿吨,位居世界第一位——煤炭也可以变油。
这只是已知的数据。很多人对石油的认识,仅仅停留在传统的概念方面。事实上,石油还有其他存在形式。
比如,油砂。全球油砂中的总含油量巨大,据估计约为3.7万亿桶。全球储量最大的油砂矿位于加拿大和委内瑞拉。目前,全球油砂的总产油量为160万桶/天,其中,110万桶来自加拿大。如果算上已经探明油砂矿中的1730亿桶原油储量,那么,加拿大将是仅次于沙特的第二大石油大国。2010年,北美的石油产量仅次于中东,位居世界第二,其石油产量的增长,一部分就是来自于加拿大的油砂开采。
除了油砂,还有油页岩。当油页岩被加热时,能够提取出液态石油。但开采和提取工艺非常复杂,当前人们还并未对其进行大规模开采。全球油页岩的储量不逊于油砂,保守估计可开采石油2.8万亿桶。大部分已经探明的油页岩分布于美国,如果算上油页岩储量,美国将是世界上名副其实的石油大国。
从油页岩开采提取液态石油的难度比较大,成本太高昂,但是,相关技术的研究日新月异,日益提高,只要油价上涨到一定程度,谁敢忽略庞大的油页岩所蕴含着的巨大资源对美国能源独立的意义呢?
实际上,美国一直在朝着能源独立的方向努力,生物燃油只是计划中的一部分而已。近年来,随着页岩气等非传统资源的出现,美国油气产量出现回升,特别是天然气。在美国有6000家公司从事天然气的勘探开发,充分的竞争带来不断的技术创新,一种社会化的开采服务体系已经建立,而这一体系为美国找到了巨额的非常规天然气资源,足以支撑美国经济的清洁持续发展。世界著名的剑桥能源研究所认为,丰富的非常规天然气资源足以改变游戏规则。美国从一个天然气进口国一夜之间成为了出口国,页岩气让奥巴马实现“能源独立”不再是梦想。
近海油库
而且,美国近海石油资源储量丰富,美国政府之所以禁止开采,是保持这个天然的储备库——还有比这成本更低廉更安全的储备原油的方式吗?另外,美国公司在全世界各地直接控制或间接控制的石油资源也比较丰富。
随着经济的复苏,美国不仅不再惧怕石油价格上涨,甚至,有了更便利的动用石油武器的资本。油价上涨,美国华尔街以石油构筑起来的金融衍生品市场获取的暴利,更加惊人,中东石油大鳄们的卖油钱相当一部分将被其没收;油价上升,美国新能源计划更容易全面铺开,民众也容易给予最大支持,新能源技术也能得到广泛运用,通过技术优势获取暴利;油价上涨,美国制裁或打击伊朗也容易获得俄罗斯支持——当然,这只是从石油战争的一个角度来看,如果美国想打击俄罗斯等石油产油大国,也可以打压油价,在这方面,华尔街是老手。
其实,美国不用打石油战争,它只要不再像过去那样压制油价,油价就会腾空而起。这样来看,石油战争的说法并不确切,确切而言,它应该包括两个部分:一个是推高油价的动力,一个是压低油价的动力,当后者的动力减弱时,也能够起到同样的作用——推高油价。
尽管美国在经济复苏之初,并不希望油价就此上涨,以影响其脆弱的复苏步伐——这一点被很多人作为看低油价的依据。但同时也别忘了,美国对油价的承受能力越来越强。2008年,我在接受中央电视台采访时,公布了我的测算结果。我认为,美国当时对油价的承受力是每桶120美元,过了这个线,美国政府就会干预油价。事实已经得到了确认。在油价过120美元后,美国政府立即启动了对石油投机的调查。而现在,我在经过计算后确信,美国对油价的承受能力已经提高到了140美元以上!
高油价给美国带来的痛感正变得越来越小。尽管,美国尚不具备承受油价长期上涨的能力,但是,它对短期油价上涨的承受能力,正变得越来越强。
问题是,中国对高油价的承受能力又是多少呢?由于中国的数据、信息的局限,我无法作出精确推断,但有一点需要警惕:一旦突破某一极限点,中国就将从贸易顺差变成贸易逆差,这将意味着,资源贱卖、低劳动力成本、高耗能高污染等发展模式的彻底终结,而中国之经济趋势,将彻底发生改变。
第四节
血战石油
能源密度
很多人只是固守着过去的认知,而不注意形势的变化。
油价的上涨对经济的负面影响到底有多大?
石油价格仅仅是工业形势的衡量手段之一,如果单独参考使用就有可能产生误导。许多能源分析家们在谈到“调整通货膨胀后”的石油价格时,他们指出,2007年下半年的石油价格或许已经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但实际上,这些论断忽视了非常重要的一点。
当经过“能源密度”(以每单位的国内生产总值所需要的能源数量来衡量)调整后,石油价格看起来并非如此糟糕。20世纪70年代阿拉伯世界的石油禁运使“能源危机”这一词语成了美国词典的...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