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教授。
与之相反,另外一个中产阶级出身的小男孩儿,却阶层滑落,高考没有考上理想的名牌大学,读了一个三流大学,毕业之后就各种不如意,精神也出现了问题,失业始终如同影子一样的伴随着他。
不是他的父母不负责,而是太负责,想要他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逼迫着他朝上行,致使压力太大,又受限于自身资质,最后就是“拔苗助长”的悲剧。
至于剩下的人,都在原有的阶层上面停留着打转转。上层阶级出身的孩子,一路私立名校上去,就读牛津,剑桥。
毕业踏入社会之后,进入自家的律师事务所成为一名律师,有着好的收入,体面的工作,受人尊敬的稳定职业,延续父亲,爷爷,太爷爷,祖辈们的道路,而他的孩子依旧延续去走自己曾经的路线图。
而下层阶级出身的孩子,连大学都没有读,然后就早早地进入社会去谋生。职业无非就是餐馆服务员,超市售货员等,工作不稳定,时常就被迫换工作。
BBC的《人生七年》还不算残酷,而残酷的是BBC做的一个叫做《贫穷当中长大的女孩子》和《贫穷当中长大的男孩子》的两部男女视角不同的纪录片。
说得不是别国,而是英国自己。工人阶级出身的孩子,数学普遍都差,住在治安差的街区,往往面对着暴力,毒品,酒精等等。
他们到了十六岁,即便是找工作,也不容易找到。英国同样有着街区歧视,你是来自穷街区的,有些雇主还不愿意雇佣你。
自己去银行小额贷款来自主创业,也会因为你的家庭原因,住址原因,被对方以种种冠冕堂皇的借口给予拒绝。
好不容易找到了一个简单和重复性的工作,那也是高达60:1,你要先干掉了另外五十九名应征者而得来的工作。
要不然,就是临时性的工作,时薪计算,英国人有200多万人从事这样的工作在勉强糊口,而它全国人口是6000多万人。
活不下去,去找政府求助。他们会继续打发你去住另外的穷街区,麻烦街区,暴力街区等等的安置房里面。
那里面不但没什么像样子的家具,而且大冬天的还没有暖气。想要暖气,煤气,电,水什么的,你得自己想办法去交费。
《我是布莱克》的英国电影就是最好的诠释了所谓的国家和政府福利,那便是决定穷人生死的骰子。
掷骰子的人肯定不是穷人,而是决定穷人命运的人。你中选了,算你还幸运,而你不中选,也正常,不算你倒霉。
按照最正常的逻辑,不劳者不得食,天经地义。政府还算管了你,让你可以领取食物救济券。
至于东西,自然不会有多好的。这无非就是一些滞销品,不新鲜的罐头食物等等。最让人动容的就是布莱克在英国一处申请点墙壁上面带着勇气和气愤难当的涂鸦,说出了心里话,我是布莱克。
与此同时,另外一个抗议者喊出了,就读于伊顿公学的狗崽子们如何如何的粗口。那些才是真正主宰穷人命运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