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许贯武并不知道利孝和老先生有心脏病,他只知道利孝和老先生突然辞世。,在他去世之后,三大英资洋行没兴趣派人执掌无线电视台。所以最大的私人股东邵艺夫临危受命,接任了无线电视台的主席之位。
后世有些报道说邵爵士早在七零年代,就开始布局接掌无线电视台,并且逐步将邵氏产业移进tvb,其实全部都是无稽之谈。
七零年代,邵氏的最大竞争对手嘉禾虽然先有李小龙、后有许氏兄弟陆续扛起大梁,票房屡创纪录似乎将邵氏风头盖过。
但其实嘉禾能拿的出手的也就这几个人而已,其余众人都没什么名气。而邵氏既有李翰祥大导演的风月片,又有楚原导演的奇情武侠片,还有张彻、刘佳良的功夫片,以及桂治洪、牟敦芾的邪典cult片。
虽然这些电影的票房未打破嘉禾的票房纪录,但每部电影却都有赚钱。尤其邵氏每年产片量那么多,就算薄利多销年盈利也远超过嘉禾。
就好像李小``龙的《龙争虎斗》、《死亡游戏》、《猛龙过江》三部猛片劲赚以前三百万港币,但李翰祥大导演凭借《风流韵事》、《风月奇谈》等五部电影,却赚得了一千五百万港币,风头还是稳压嘉禾一头。
每年凭借电影,邵氏至少能赚几千万港币,又怎么会把盈利只有几百万港币的tvb放在眼中?
邵氏真的陷入到颓势,是在八零年代,随着新艺城的崛起。连连打破票房纪录;老对头嘉禾又获得了洪京宝、程龙、元飚等七小福。一下子福星高照如虎添翼。
新浪潮电影导演的陆续进军影坛。使得邵氏的大片场制度逐渐崩塌,虽然后来它同样启用了张建庭、王精等新晋导演,但还是难挽颓势。所以邵艺夫索性将邵氏关掉,专心致志的经营起电视台来。
虽然邵氏因为大片场制度在影坛遭到了淘汰,但邵艺夫爵士惊喜的发现,他那一套制度在无线电视台却可以依然使用。
香港总共有两家电视台,无线电视台又是一台独大,就好像七零年代邵氏对上嘉禾。虽然对手妙招层出不穷,但邵氏依然稳坐钓鱼台,占据头一把交椅。
所以邵艺夫爵士可以放心施行从前的制度,电视台艺人一律签长约,不签就直接雪藏。反正除了我无线电视台,你也没有其他好去处。
驾驭手下依然是采用之前的方法,扶持几派人马然后坐山观虎斗。几大监制之间的斗争,其实就是早年间张彻、李翰祥、邹文淮、方艺华等人的翻版。得势的就打压一下,不得势的扶持一下,简而言之就是君王御下之道。
而邵爵士实行的大片场制度。其实就是变相的闭关锁国政策。艺人生老病死都在一家电视台,去不了别的地方也没有别的地方可去。只能赚着微薄的薪水然后慢慢挨,期待有天会得到上面的垂青,然后一举成名一炮而红,然后再赚着比较多一点的钱,再慢慢挨慢慢变老。
但闭关锁国政策如果受到外来势力的强力冲击,就会直接面临到崩盘的危险。
在八九十年代,亚视一直积弱不堪,无法打破无线电视台的垄断地位,对它的冲击自然不是很强。
但到了新世纪,因为网络的快速发展,原本闭塞的香港市民,突然之间接触的层面广了。
而他们一直都不大看得起的内地,电视节目却是越做越好,原本tvb的老梗老套路,几十年来的家斗、复仇,已经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当韩国、台湾、内地的剧集陆续在香港取得惊人的收视率,无线电视台的大片场制度也随之崩溃解体。
随着内地市场的急速扩展,无线电视台许多原本的当家小生、花旦全都前往内地淘金,比如欧阳振华、佘诗蔓、罗佳良、陈昊民等等,令无线电视台出现小生荒、花旦荒,甚至连编剧都出现了大范围的辞工,害的演员自己要亲自上阵写剧本。
而无线电视台剧集陈腐老套,也备受年轻观众的诟病。复仇这一个老桥段用到死,而且因为拍戏投资成本低,出现整部三国戏没有一匹马,某女演员一双靴子穿整部戏之类的惨状。
到了这个地步,就算邵艺夫爵士再是传媒大亨,再是经营奇才,也难以挽回颓势,被逼无奈也只好卖盘。
……
“利老先生,你的病还是尽早医治的好。”许贯武想了想道。
“在我这个年纪,做手术已经负荷不了了。”利孝和老先生笑了一下道,“很有可能手术还没有做完,我就已经死在手术台上了。”
“那你减少一些工作,在家里静养,是不是还能延长些寿命?”许贯武问道。
“在家里躺着等死么?”利孝和老先生笑了笑,“那样的话,和废物有什么区别,那样活着还有什么意思?我宁愿死在办公桌前,那样死的也有价值。”
“你想不想听听看,我是如何创建无线电视台的?”利孝和老先生忽然微笑着说道。
许贯武苦笑了一下,他能有别的选择么,他能说不吗?
“愿意,利老先生请说吧。”许贯武心甘情愿的点头道。
“那是一九六五年,我去美国谈生意的时候……”利老先生慢慢的回忆了起来。
许贯武在一旁静静地听着,从利孝和无意中发现电视台的价值,到回港联系邵艺夫、余经纬申请电视牌照,但因为全部都是华人而遭到港英当局的拒绝,最后只得无奈拉上了汇丰银行、和记黄...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