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天津,在明朝就是天子津渡,在民间传言来说,那是燕王在平定靖难之役,在海河和三岔河附近的时候,看到樯橹如云,渡船拥堵的热闹景像,就把直沽改成天津之名,以示重视。
当然,民间传言不可深信,天津在明初尚有海运时确实十分紧要,设卫不说,锦衣卫的指挥衙门也是设在天津,在明中早期,说这个卫城满街都是军人和特务,也是一点儿也没错。
到了明末时节,因为海运有种种限制,比如不准超过二百料,不准双桅,再加上泉州和广州等商贸港口的兴起,对辽东半岛的联络和支应又是以登莱为主,天津这个港口城市反而被时人给慢慢淡忘了。
若非如此,历史上的崇祯也不会压根想不起来海运,相隔甚近,白白放弃了逃生的最佳途径,想起来,也是叫人扼腕的很了。
现在这会儿,当然是与原本的历史轨迹不同。
张皇后和周皇后两位皇后前后相差半天时间,先后到达。
随行的仪仗宫人太监当然不多,不过因为是从容上路,到达天津的仍然不少。大车百余辆,宫人太监和护卫也有三四百人之多,入城之时,阖城官绅百姓都听到消息,不少人赶到城门口来迎接,卫城之中,怕不有几万人,沿街叩拜。
如此阵仗,天津方面的官府和士绅当然是十分的紧张,天津卫的指挥派了数百兵丁,加上府县衙门的衙差,或是持刀立枪,或是用水火棍子,要不然就是在半空中猛甩鞭花,把那些靠的太近的闲人给撵开。
到了预先准备好的住所附近,闻讯赶来的百姓更多,简直是人挤人,就快透不过气来,连不少大姑娘小媳妇都在人群中挤,要看这天下第一的热闹,不少无赖混混也就夹杂其中,或是“三只手”或是上下其手,摸来划去,占些手头上的便宜。
于是喝骂声,哭叫声,吵嚷声,简直叫的人头晕。衙役差人,再加上兵丁,总得过千,各人事先得了吩咐,只能劝,不能当着两位皇后的面大打出手,所以维持起秩序来,格外的为难。
等皇后几个的坐车进了寓所的时候,整个城中,怕是挤掉的鞋子就得有好几百双!
这个卫城,大约几百年来,这几天就是最热闹的时候儿了!
京油子,卫嘴子,这是清朝的话,不过此时也是差不离是这个风气了。两位皇后,再加上定王这个皇子先后来到,整个天津城中,立刻是千奇百怪的传闻,其中固然是十之八九都是不值一晒的传闻,但也颇有几个人能看出其中的关键所在,所谈论的,也能够切中要害。
天津不是京师,规制并不森严,就在皇后等所居的寓所附近,就有一个高过四层的酒楼,最高一层的雅舍之中,一桌酒席上的菜肴几乎没动过,五六个中年男子,正趴在窗户边上,亲眼看着两位皇后和宫中诸人进去之后,再看不出什么来,这才转过头来,又一起揖让坐下。
座位正中的是个士绅,头戴幅巾,身上一袭道袍,潇洒出尘,是当时有功名的士绅的标准打扮。
再有几人,却要么是一顶头巾,要么是纱帽,要么瓦楞帽,五福衫,虽然漂亮华丽,但都是商人打扮,若是在以前,这几个商人虽然衣着贵重,气宇也很不凡,那是绝没有资格与眼前这士绅一桌并坐的,而在此时商人势力渐增,甚至可以影响朝局,买通官绅为自己代言,而天津毕竟是港口城市,海商势力更大,所以这种与官绅相对而坐的格局,也是丝毫不足为奇。
听着那人说话,众商人也都是面面相觑,呆了半响过后,才有一个商人含笑答道:“皇上可能还有死守之意,只是太子没有出来,在下实在想不明白。”
“是的,原本听说,就是要接应小爷南迁!”有人开头,谈兴便打开了,有人应道:“冯军门巡抚大人可好,这阵子拼命扣船,二百料以上的,一律不准放行,现在这天津港口中,怕有大小船只过千了吧?南北商途,都已经断绝了!”
“这事再这么耽搁下去,吾等只能跳海河了。”
“上宪抚台大人虽然是为国,但吾等也不能先破家不是?总得体悟下情,做事宜于酌情合理的好啊。”
主持其事的士绅,实在也是在海运港口和船只里都有股份,身后也有天津甚至京师的一些大士绅和官员的影子,冯元飏为了支应皇室和京师官员南逃,不顾一切扣船,甚至在有人不服捣乱的时候,下王命旗牌斩了几个捣乱的混混无赖,这才勉强维持住了眼下的局面。巡抚如此狠手,这士绅与背后势力彼此讨论,认为如此大明南迁,要么皇上走,要么太子走,很可能会造成南北朝的局面,既然如此,未便把步子先走绝了,所以在一定程度之下,还是以合作为主。
至于募兵沿途接应,两千多人的军饷都算在抚标里头,对当时兵饷两缺的局面来说,天津能弄成这样的局面,这其中海商和士绅的出力支持,当然也是不小。
冯元飏主持天津,毕竟是德高望重,而且冯家和不少南迁派的官员也颇有势力,很有实干的才能和...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