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谋划 (1/2)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十一月份大明北方已经开始转冷,但在南湾港这边依然炎热,码头上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此时正是船队回港的休整期,港口里停泊着几十艘千料大船,现在张家的船队正以每年十艘千料级大船的速度增加着,单单只是张家的订单就养活了整个泉州的造船行业。
这三年来张家也在南湾港建立了自家的造船坊,还从马尾这个官方的造船坊挖掘了不少造船工匠,当然这些工匠都是在朝廷登记造册的,但只要有钱送给那些当官的,别说卖个人,把水师的战船都敢卖了。
马尾船坊的造船成本是私人造船坊的两倍以上,福建水师宁愿买船也不愿让船坊自己造,所以马尾船坊也差不多荒废了,平时也就只有帮水师的船只做些修检工作。
张家的造船坊目前已经有能力建造千料级的海船,只是目前人手方面还稍欠缺,张家船队几十艘海船也需要经常检修,所以每年只能造个一两艘,张志和建立这个造船厂的目的并不是为了造一千料海船的,而是为了研制更大、更快的船只。
张家未来要立足海洋,在造船建设方面必须取得自己的优势,还有火炮的发展也不能落后,以现在的火炮射程,武功高手还能够在船上发挥巨大的作用,张志和作为一个过来人当然知道随着火炮的发展,射程越来越远,到时候再厉害的高手跳不到敌人的船上,也只能成为别人的靶子。
张志和登上码头,相比上次来的时候,码头基本已经完工了,扩建后的南湾港能够同时停泊上百艘千料以上的大船,码头上的卸货区能够让十艘海船同时作业。
因为张志和是跟随泉州的物资船一起来的,正好邓文书在接船,因为办事能力不错,去年张志和便把他从商队里抽出来派到南湾港负责贸易的事情。
“少爷!您来也没跟我们说一声,也让我等迎接一下。”已将近五十的邓文书在张家管理了那么多年的商贸,从一个规规矩矩的秀才先生也给磨练的变圆滑了。
“来自己家的地方有什么好迎接的,不过这一次过来,这里变化可不少,你们做的很不错,也辛苦了。”
听得少爷夸奖,邓文书高兴的咧嘴笑道:“这都是我们该做的,少爷!我们还是回府吧,这里海腥味有些重。”
路上张志和向他了解了下这里近一年来的发展,自从上次张志和交待,停掉了一些基础建设后,抽出人手建设作坊和拓展耕地,制糖作坊扩建后产量从之前的三千多石到现在的一万五千石,整整翻了五倍,主要还是甘蔗的种植面积的增加,现在的制糖原料也只有甘蔗一种作物,季节性太强。
粮食的产量也增加了一倍,现在的南湾港不但能够自给自足,还能剩余不少,粮食这东西现在大明也就一两多点银子一石的价格,利润不高,所以张家也就没运回大明,直接在南湾建立粮库,再建立一些养殖场也能消耗一些。
最值得高兴的是人口增加,虽然张家一直在大明境内接受一些孤儿、难民,每年也就几百上千人,但是今年从福建自愿前来南湾做工和移民就将近两千人。
随着张家的名声在福建地区越来越大,愿意投奔张家的人也就越来越多了起来,加上一些在南湾港做工的人假期回家后带回去大把的银子的事情,口口相传之下南湾港变成了发财的宝地。
特别是对一些无地的贫农,只要到了南湾就能每人分到五亩田地,可以世代耕种,而且地租只有一成,这种诱惑已经足够让他们抛弃自己的祖地,往海外跑了。
“现在南湾的人口已经有一万三千多人,在这里落户的也有一千七百多户,大多数人还是分配到农业方面。”南湾港没有多少工业,现在一些前来做工的主要还是从事一些搬运、砖窑坊和一些基础建设,比如水利、道路和房屋建设等。
两人走着走着便来到了商业区,里面多了好几家饭馆、客栈,最热闹的是居然是一家青楼,大白天的就有些打...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