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目标的只能选择在北方,只在在运河的两岸,以及靠近沿海地区的州府县。
这其中,当然会出现一些迂腐的保守派地方官,有关于这一点,蔡道也特意指示了七色领的人,干脆就甩开他们,直接和官府里的其他官员和胥吏们,联合起来一起架空影响大家一起发财的腐儒。
当然,蔡道这么做,已经考虑过会引发局部地区非常严重的后果。
比如,将来这些地区一旦发生洪涝灾害,而当地官府由于亏空了官府的官库和常平仓里的粮食,无力开仓放粮,救济百姓,肯定会像以往那样,造成大批的百姓流离失所,在四处就食的过程中,最终冻饿而死。而百姓手中仅存的土地也会越来越集中到了那些高门大户的手中。
蔡道想到的解决办法,就是第三个计划——移民计划。
这也是蔡道选择运河地区和沿海地区实施第二个计划的根本原因。因为蔡家如今掌握了大宋国几乎超过百分五十的海船制造,所以,想要把这些百姓移民到蔡道手下征服的那些海岛,只要当地的官府不阻止的话,将会非常的简单。
至于除了上述两个区域的官员,在发现那里的官员得到了非常大的实惠,而又可以避免在遭遇遭害的时候,引起民变,他们会不会有样学样,亏空府库和常平仓中的粮食,那就是他们自己的事情了。
失去了水路的便捷,蔡道也没有办法把当地的百姓迁移出去,至于他们有多少在灾荒的时候能够逃到运河或者海边,那就还是老百姓们自己的造化。
汴梁城中的文彦博和吕公著虽然冒了一把险,结果也的确是随了他们的心愿,既彻底掌控了太学这个文官阵营的前沿阵地,又重重地打击了变法派的声望,特别是蔡确和章敦这两个仍然在位丞相的威信。至于已经死了的王珪和大嘴巴苏轼,他们根本就不在意。
已经死了的丞相,根本就没有了任何的威胁,况且,王珪本人以前的作为也让他在士林中的威望本身就不高。而苏轼这个大|麻烦如今出了汴梁城,也省得以后再听他啰嗦了。
如今,整个汴梁城正忙着元丰八年的恩科,要招录他们执政后第一批进士。当然,这次开科取士是他们执政之后的第一科,所以尤为的重要,想要多多选择保守派阵营的学子。
暗箱操作不是行不行,可如今汴梁城内这样的氛围,文彦博和吕公著还真得就不敢这么做了,万一之前那个接连三天闹出偌大风波的幕后黑手,再在科举考试的时候,给他们再来这么一手。他们也就只能自己给太皇太后上交辞呈,黯然离京了。
那么,文彦博和吕公著就一定要找一个既德高望重,有名声有威望能够压服众位学子,又能懂得他们心意的人选。
两个人经过一番商议之后,这个人,其实,布衣宰相范纯仁就最合适。
范纯仁再次进京之后,也曾经劝谏过司马光的那些举措,要三思而行,不可一意孤行。可是,司马光根本就听不进任何反对的意见。
可若是相比较而言,如今的范纯仁还是非常反感变法派的。而如今大宋朝的科举考试考得既有文才,也考学子们的策论。涉及到策论,那些变法派的学子们肯定会为变法派歌功颂德。这样,又怎么能够入得了范纯仁的眼中呢?
所以,只要选择了他,他们俩个根本就不用向对方吩咐任何事,范纯仁也一定会最终按照他的意图选择保守派的学子的。
就在汴梁城里紧锣密鼓的准备科举考试的时候,一直被保甲叛乱拖在河北的狄咏,他所面对的困境突然就有了转机。(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