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br /> 力牧和大鸿兵分两路,他们星夜行军,凌晨黎明前,几乎同时突袭了固原和同心两寨,只付出了极小的代价,就全歼两大部落,阵斩赫胥和常先,两个部落的残部投降后,力牧和大鸿两人非常果断,所有的长老全部被处死。
接下来,力牧和大鸿乘胜追击扩大战果,他们趁着消息没有外泄,利用骑兵的快捷,迅速扫荡西北的其它反叛部落。经过两个月的连续作战,华夏军狂飙突进,将三十多个反叛部落一网打尽,在河朔一战定乾坤。
华夏三年十月二日,俘获人口达到十五万,这些俘虏全部被押送到同心寨。这些人将建设一个西北重镇——萧关。经此一役,力牧和大鸿彻底的平定了陕北高原,有效地震慑了关中不安分的部落。
……
华夏三年十月,西北河朔,清水谷同心寨。
水是生命之源,逐水而居,逐水开路,人类活动的常理。看看世界上的每种文明,无一不是在大河大江流经的区域,且大河有大文明,小河有小文明。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的碰撞,更多是从河水流域开始,在关中地区,西北河朔是主要的争夺地。关中西北,有如瓦亭长峡这泾河谷地,特别适合大规模战马行军,尤其是枯水季节。
这一河道后世成为黄河以西祁连山南北的游牧民族,东进关中,军事侵略的常经路线。漠北漠南(敕勒川)地区的少数民族也会常常选择沿黄河南下从清水河谷攻萧关入侵中原。所以,虽然清水谷有几处适合筑关,但只有设置瓦亭这个位置才是最合适的。
阚武带领着卫队就驻扎构筑萧关的选址上,丰镐城增援的三千城卫军分别镇守平凉,固原,同心三个堡寨。三十几个工作队也派到这里,对所有的俘虏进行编户齐名的工作,同时建设萧关、同心、固原和平凉四城,其中萧关被设为军镇。
很多官员对这四个地方筑城背后的意义并不理解,尤其是建设萧关。不过就民政官员的眼光看,河朔地区在这里筑城也是合适的,主要的原因这里靠近水源。这几个地方都处在陕北高原的河谷中。固原、同心位于清水河谷,平凉位于泾水河谷,历史上的汉萧关、唐萧关、宋萧关都位于此一路;环县则位于泾水河上游的马莲河河谷,这也是历史上秦萧关的所在地,也是阚石确定的萧关位置。
与此同时,从东京洛阳直达西京丰镐的驰道也开工了,最难的函谷一段,阚石没有走沟壑。他直接选择在稠桑原森林中开辟一条通道,以后进出关中,就不再走狭窄的函谷沟。
洛阳和丰镐从各寨堡抽调共二十万寨丁投入到这条道路的建设中。朝廷也从财政中拨出巨额的经费,从南方订购大批的粮食和工具,以保障工程的顺利进行。阚石特意发出明诏晓喻天下:所有出役的人员,每天发放三十个铜元薪资补贴家用。此诏一出,两地的劳工更加积极参与筑路。
洛丰驰道是阚石首次在这个世界搞的一次大工程。他宁愿发钱,也不愿意免费征调劳力,就是想为这个时空开一个好头。不再让后世出现像秦始皇、隋炀帝一样随意征发民夫搞工程,惹得天下民怨沸腾。让官府一开始养成按劳给酬的意识,避免随意的损耗民力。
阚石敢花大价钱实施这么大的工程,就是他有底气。华夏拥有富甲天下的国企——供销合作社,资金上根本不缺乏。华夏建国以前,还是楚王的阚石就将供销社改成商团,吸收民间股本,大力推动发展商贸活动。那些部落首领由于被强制从部曲中剥离出来,迁到了易于控制的中心城市,自然而然对华夏政策有抵触的情绪。加上对楚国前途未卜的担忧,他们不愿意投资。
阚石依靠行政力量,组建起众多的供销社,而入股投资人大多是跟随楚王的将士军官、工厂、学堂等机构,外加许多对阚石感恩而又有信心的平民百姓,他们纷纷响应楚王地号召,出人出钱。他们分到了不少股份。
华夏建国后,供销合作社更是高速发展。远洋贸易也有了萌芽,加上捕鲸、玻璃、冶金等行业的快速崛起,内需扩大;供销合作社的商贸也水涨船高,获利越来越多。一直在旁边冷眼旁观,甚至幸灾乐祸的酋长们看着眼红起来了,纷纷想重新入股投资。
但是这个时候他们就是拿着一大堆的钱也只能买到一点点股份了,机会失去了就不会再来了。供销合作社在全国拥有众多的商场和数不清的各种工场,它们现在一半的股份被王室、学院、军士以及工匠等新兴阶级掌握着。其余的一半股份则有十分之七被户部掌握,剩余才留给那些肠子都悔青的元老院勋贵,而他们付出的代价却是前者的数百倍。
在黎巧执政时期,朝庭每五年会制定一个发展计划,对国内的道路交通,工程水利建设实施统一规划。运用政府拨款和民间资本一起推进国家的基础建设,这几年资本运营愈发的显得成熟,华夏国进入一个高速发展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