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爱去小说网 www.airizu.com,最快更新狼烟晚明最新章节!

 夸张到什么程度呢?明朝关于田亩数量有三个权威数据,分别是《太祖实录》记载的三百八十万顷、《诸司职掌》记载的八百四十余万顷,和万历年间的七百一十万顷。看似差异巨大,其实,几乎是一回事!《太祖实录》和《诸司职掌》记载的田亩数据都是朱元璋亲审的,时间仅间隔不到一年,如果结果真差了近一倍,以老朱的脾气,不知又要多少人头落地!有人猜是所谓的大亩小亩,不对。其实,老朱在这里玩了一个文字游戏:《实录》里记载的是两京十三省的耕地面积、《职掌》的数据则包括了军屯,而万历那个数据,是张居正查出来各地隐匿未报和开荒造田的实际数据,不包括军屯——一半的农田在卫所名下,不需要缴纳田赋,而这些兵偏偏还不能打仗!国家财政依靠的只是一半土地的赋税~这还不算完,每一代圣天子分封宗室、勋贵的田产,还要从这里划拨!看到这里,大家明白了吧:哪怕是灭霸,也禁不住这样针头直接埋大动脉里随时死命抽血的啊!

    大明不死,天理难容。

    第四是作业分工。营哨兵负责打仗,卫所兵负责屯田种地——就算实在情急募不来人,把卫所兵调上战场充数,也要先把建制架构改成营哨系统。

    第五个区别是领导分工。尽管都指挥使卫指挥使指挥同知佥事都是军职……但这帮卫所将领大爷们不管指挥作战——那是营哨制将领们的事情!

    第六个区别是武器装备。营哨兵大多数有武器、如果不算锄头,卫所兵则大多数没武器——就算有,也传了几辈人了,能不能使还不一定。

    ……

    算了,还是说两种兵制的共性吧。

    第一个共性是都要找国家财政要钱要粮(大明公司由朱元璋和朱老四那俩狠人做董事长兼CRO时那些年除外)。

    第二个共性……好吧,没有第二个共性了……

    打个比方吧。大明公司的创始人老朱董事长领着人做出来一套系统,大家都知道董事长狠,说开除就直接从几十层楼上一脚踹出去摔死活该,大家都战战兢兢不敢出岔子,系统好歹也能维持。

    后面的继承人们智商一代不如一代,胆子还小,创业元老们的后代,占着那套破系统给自己做私活儿,不仅白用水电办公室,还要找公司要工资福利,少给一点就捣乱。

    为了维持项目运转,公司人事部招了帮死宅来敲代码写程序,最后做了个新系统出来。一开始也能凑合,再后来这帮码农跟老人们有样学样,新系统也逐渐卡顿,还动不动就死机一阵子……

    差不多看明白了吧?

    看明白就好,咱继续——很快你就会再糊涂的——洋洋洒洒写这么多,一下子明白了,本作者就亏了!

    上面那些军职官职叫常设官职,通常是世袭,尤其是都司卫所的指挥使/同知/佥事/千百户等。

    还有一种差遣军职,不世袭,算临时委派,理论上应该完成任务卸任交差,然后该干嘛干嘛去,后来逐渐改长期委派了……也算一种妥协吧——

    将领想:我特么提着脑袋拼了性命,把贼剿了,然后你们就能把老子一脚踢开?我呸!我磨蹭,养贼自重!反正只要贼还有,我特么就呼风唤雨要啥你们得给啥……

    朝廷想:都司卫所那帮地主打不了仗,还得指望这帮家伙啊。可他们也不是好东西,看明白了咱卸磨杀驴的心思。唉,与其让这帮家伙磨蹭下去,把所过之地全糟蹋成无人区,还不如早点干完活,继续给他们单独开份工资呢,不仅巨额军费能省下来,百姓也能交赋税了啊……

    所以,这些临时差遣,也就逐渐变成了常职:我们很熟悉的另一套军官称谓便应运而生了:

    提督:明朝末年偶有所见,但不能算纯武职,清朝转为正式,从略。

    总兵:正式名称叫“镇守总兵官”,所以也叫“总镇”,任命某人做总兵,叫做“开镇”。总兵是省级战区负责人,所以往往被手下谀成为“大帅”,可以理解成省军分区司令或军长。大明的同阶武官,带兵数目没有定额,这个“军长”,可以是手里有七八个“师”的实力派、也可以是手下只有一个“团”的家伙——但级别相同。注意,别理解成“中将”这样的“军衔”。军衔是品阶——总兵是正二品。大明总共只有二十几个总兵,所以比较值钱。到了清朝前期,要扑灭李自成张献忠及余党自不必说了,同样挂着南明招牌的就有四家:福王、鲁王、唐王、桂王,到处打成一锅粥,总兵的数量就直线上升,多了就贬值呗,到清末,总兵地位也就变成了师长的级别。

    副将:正式名称叫协守副总兵,辅佐总兵官负责某一战略方向的作战或防守任务。所以任命副将叫“开协”,因为也是独当一面,可以被谀称为“副帅”。明朝的副将品阶是从二品,一般是主力师长的意思,清末地位降成旅长。

    参将:武职正三品,任务是分守各路或某路某段,大略相当于旅长或加强团团长。明朝的参将手下可以有若干营,到清朝,往往一个营的主官就是参将了。

    游击:从三品武官。顾名思义,率领机动兵力(游兵)在战区往来防御。明朝时大多是一个营的主官,理论上应该有3000左右的兵力,实际上1000人的营绝对可以称为军中翘楚了,有四五百人就算齐装满员的主力营,两三百人占一个营的编制司空见惯。“游击”的头衔是个分水岭:从这里向上,都可以被成为“将军”,往下就不能叫啦。

    这是分割线。

    往下的武职,在明朝基本没什么品阶啦,都属于临时任命的职务,从总兵官到游击将军,都可以根据战事需要随时任命自己的下级,朝廷既管不了,也懒得管,反正打完仗该干嘛干嘛去。因此,随时发生个让今天的你我惊掉下巴的事,在大明,可是司空见惯,见怪不怪的。比如说——某个不可一世的总兵官,出门没看黄历,在某场不期而遇的遭遇战中被人砍了……手下的万余“雄师”闻讯,“悲愤莫名”,然后……一哄而散了!你得知这个消息不禁目瞪口呆打死也不肯相信?呵呵,相反,朝廷就很淡定:哦,这样不小心啊?好吧,再找个家伙当总兵,让他去再拉人吧……

    对了,顺便提一嘴,大明后来被李自成等农民军推翻,各地风起云涌的农民军的前身~第一批造反的是哪些人,诸位知道么?萨尔浒下来的溃兵!将领死了,大家一哄而散,回到山西陕西河南等地,朝廷不管了!于是抢劫,朝廷镇压,砍了几十个,大家索性从抢劫百姓改为杀官造反了!

    都司:这个武职不常见,很多人容易与都司府的概念相混肴。实际上这是个中低武职,介于游击和守备之间。因为是纯临时性差遣官,明朝没有规定品阶,要看本身原来的品秩,比如正五品千户、从五品副千户之类。

    守备:率兵镇守某一座城池或一小块区域;再下是把总、哨官、队官、什长、伍长……

    诡异的是:就算原来的卫所系统不好使,你重新做了一套营哨新系统顶上去,也行!可是……里面又掺进去“千总”、“百总”这种四不像的称呼——更狗血的,生怕不够乱,不仅让卫所的千户百户充当千总百总,有的编制又把纯卫所的总旗官、小旗官,连人带职务,也统统揉进去!

    哦,对了,大明说“军兵”,是两个概念哈??!

    “军”是指卫所军,主业是种田(后来除了种田,也找朝廷要粮饷了),叫“军”,实际上不是“军人”,是农垦兵团——好吧,我错了,差不多就是农民的意思??——可能一辈子没摸过刀,但天天抡锄头。

    “兵”是从社会上招募的用来作战的士兵,因为户口本上不在“军籍”,还算“民”,所以是“民兵”——唉,算了,我承认还不行么,其中好多人,虽然在“民籍”,一辈子除了抡刀砍人,其他啥也不会!??这些“民兵”才是正规军……

    傻了吧?就不信讲不傻你!

    总而言之,大明兵制很乱,不仅同阶将领所辖的部队数量不一、组织结构不一、指挥命令(金鼓旗号)不一、连基层单元名称都不一:有的叫小旗、有的叫伍、有的叫队(戚继光)……为了便于理解,本书统一编制如下(正规军):

    基本作战单位为果,每果十人,主官叫果长,职务定为把总。

    十果为队,每队百余人,主官叫队长,职务千总。

    五队为营,每营五百人左右,主官营官,一般为游击领军。

    营为标准作战单元。

    参将统辖1—3个营。

    副将统领1—3名参将。

    总兵官一般配2个副将。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