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贞观元年末尾所发生的波折中,一件不大不小的事情,便是突厥的入寇。
如果是让李建成或者李渊来应付的话,或许会有所困难,甚至造成难以想象的后果。
但对于李世民来说,这并不是一件极其值得担忧的事情。
因为他和突厥人打了十几年的交道,对颉利可汗其人和突厥其部族,再清楚不过。
正如洛苏在草原上就做出的判断一样,李世民认为冬突厥的实力虽然强大,但是“突厥,戎狄也,其不类故鲜卑夏化,有先匈奴之状,目光短浅,喜爱财货,而无长久之计,我以小利贿其首,以威严摄其魄,其必畏缩而退。”
从战略上,李世民是看不上突厥颉利可汗的,他认为突厥远远不如当年汉化的鲜卑强大,只不过和当初的匈奴一样而已,再加上颉利可汗不是英主,所以大唐可以等待。
事实果然如同他所预料的,颉利可汗根本就没有意识到大唐已经不同于过往,依旧用曾经的态度来对待大唐,给大唐休养生息的时间。
李世民仅仅用金银布帛就让突厥退兵,殊不知对现在的大唐,最重要的东西只有粮食。
至于金银布帛这种只能让个人享受的东西,“先在突厥汗廷中待几年,不日必将取回。”
话这么说,李世民当然不是精神胜利法,他转过头来就开始练兵,要报仇雪恨。
他甚至直接在皇城中练兵,乃至于亲自进入士卒中。
要知道宫廷里面一向是不让带兵器进入的,但现在光明正大的在殿前习练兵戈和箭矢,李世民亲自教授士卒射箭,至于洛玄夜、尉迟恭、秦琼、程咬金这些十二卫大军统领,更是出入军中。
自然有宰相劝谏,但李世民直接毫不在意的说道:“朕诚心待诸将士,诸将士又怎么会伤害朕呢?”
在李世民的以身作则以及不遗余力的耻辱宣传下,再加上从武德后期开始,大唐就有意识的一直不曾有大的战争,国中士卒和百姓的厌战情绪渐渐消失,士卒的情绪渐渐变得高涨起来。
商议军事政策的会议上,李世民很是开怀的感慨道:“朕还记得武德年间,突厥入侵,朕率领大唐军队出征的时候,士气极其低落,我大唐的勇士都不想打仗,就连奖赏都不能让他们激动,远不复我大唐开国时的英勇,现在,朕终于再次见到了当初那种昂扬的精神。”
厌战情绪是一种非常容易产生的情绪,尤其是在没有一种崇高信仰和足够物质保障的情况下,对于士卒和军属,都是一种折磨。
因为人不是机器,几年乃至于十年把一个人扔在荒无人烟的荒郊野岭,睁开眼就是厮杀,闭上眼就要担心敌军的夜袭,那种精神压力是极其大的。
尤其是,这些士卒会思考,我的家人在老家会不会因为男人不在家,而遭受欺负呢?
这种情况历朝历代都极多!
大唐也不例外。
大唐沿袭府兵制度,左右麒麟、青龙、朱雀、玄武、白虎、苍老这十二卫,分管数百个折冲府。
不打仗的情况下,府兵每年轮番到京师宿卫,称为上番。
来长安宿卫的频率,距离长安百里外的折冲府,五个月到长安宿卫一個月。
五百里外,每七个月到长安宿卫一个月。
千里外,每八个月到长安宿卫一个月。
二千里外,每十八个月,即一年半,到长安宿卫两个月。
从这个距离和时间上,实际上就非常能够看出一些问题,洛苏在降世后,就研究过这种当世通行的兵制。
他的评价是——一种只能在中原使用的缺陷极大的军制。
这种府兵制度最大的缺陷甚至不是需要大量无主的土地,因为对皇室来说,拿到足够的土地并不难。
而是另外一种根本克复不了的困难。
这种困难暂且按下不表,当初大唐能这么顺利的打下天下,和大量分布在河东、关中和陇西的折冲府是分不开关系的。
关陇二开帝业也不是随便说说。
但就是这些人,疲惫了,当初打的仗太多,导致府兵出现了厌战情绪。
当初姬昭东征也遇到过这种问题,邦周的士卒都不想打了,精神上已经痛苦到了极点,最后姬昭只能撤回镐京。
休养生息,不仅仅是恢复实力,积累国家底蕴,修补这些人的心灵,让好战之风重燃,同样极为重要。
在这种情况下,目前大唐军方第一号人物,洛玄夜向李世民建议道:“陛下,臣认为现在是时候,召集诸道总管和诸州都督回长安述职了。”
洛玄夜话一出口,殿中先是安静了一瞬,转而议论纷纷,但没有人表示反对。
见状,李世民略一沉吟,缓缓点头,的确是该召集诸道总管和诸州都督回长安了。
从李世民继位开始,到现在已经一年的时间过去,这些出镇外州的军事总管,有许多都还没有进京拜见新天子。
因为李世民不允许,就连登基大典,李世民也没让他们回来,只让派遣了使者前来,这对于贞观新朝,自然不算是一件健康的生态。
不知道有多少人心中惴惴不安。
尤其是洛玄夜的情况摆在众人面前!
洛玄夜可是岭南道行军大总管,广州刺史,距离长安有几千里,这么远的距离,天子都要等他回去,其他人没有被叫,赤裸裸的说明在天子的心里不是自己人。
等到诸将都被加官进爵,就连姑苏郡王洛景成都被加了食邑,吴国夫人改封楚国夫人,至少说明天子对二人简在帝心。
那些就连登基都没资格回去的,前后都没有被天子注意到的人,地位到底如何,那便不必说了。
在这其中,实际上有两个人非常出乎群臣意料,那就是李靖和李绩。
这两个人都不是秦王府嫡系,但在大唐军方的地位却不低,尤其是李靖,和河间王李孝恭,一起主导了大唐南方的统一战争,在现在的大唐军方中,不算李世民,地位能排在前三。
但就是这么一个大佬,根据玄武门后传出来的消息,天子甚至都没有给他写信拉拢!
李绩同样如此!
二人手握重兵,镇守在长安北方,但当初还是秦王的李世民却不拉拢。
这是一个相当耐人寻味的信号,在那种关键的时刻,李靖和李绩手中的兵,二人对于李世民的支持,任谁来看都非常的重要,但李世民却没有拉拢。
这只有一种解释,天子认为这两个人不可信,所以才会故意忽略。
李世民即位后的表现,证明了这一点,不仅仅登基大典没有让二人前来,就连兵部述职都不让二人回来,只是下诏安抚,让他们防备突厥。
李世民的这种表现,直接将二人吓个半死,完全不知道自己是怎么就得罪天子到了这种地步。
但实际上,李世民为何会如此呢?
他从来没有在正式场合说过,只在一次只有李世民、长孙皇后、洛玄夜、李秀宁的家宴上,提起李靖时,偶然说过一次。
“青阳你曾经说李靖可用不可亲,现在朕深以为然,你、敬德、叔宝、知节都是我的旧识,我以诚相待即可。
这李靖啊,要敲打敲打才好用,父皇说的对,对他使功不如使过,让他感激不如让他害怕,要让他知道,生死予夺,雷霆雨露,都在朕的一念之间。
造反他是不敢的,朕也不怕,把他晾在河东,让他心中畏惧,以后就会诚谨的做事了。”
李世民的成长太快了,他的帝王术讲究的就是对不同的人用不同的方法,面对自己人,他走堂皇大道,不搞那些小手段,面对难以收服的外人,他也懂得用萝卜加大棒,不求忠诚,只要能按照既定的计划走就行。
洛玄夜现在提出让李靖和李绩进京,也是觉得差不多了,晾李靖的时间足够了,现在该是给李靖甜头的时候。
不得不说,李世民的这一手很管用,李靖的心理变化,在这一年中,可谓激烈。
尤其是贞观元年后期,他越来越焦急,不明白等待自己的是什么。
他人生中第一次后悔自己为什么不站队李世民。
终于,召各地总管和都督进京的诏书下来,李靖那颗一直悬着的心,结束了折磨。
无论是什么结果,他都能接受,只要别在让他受现在的这种折磨就可以。
非李世民嫡系,又有资格出镇外地的其实并不算多。
毕竟那一句开国元勋尽在秦王府,不是乱说的,这些出镇的不是宗王,就是李绩和李靖这种大唐开国最重要的功臣。
在进入长安后,李靖第一时间去拜访李孝恭,但是李孝恭却闭门谢客,只给他传出一个纸条,上面写着,“宗王不便见大将。”
只能说,真不愧是除了李世民外,李唐宗室中的第一功臣,现在也是亲王之下第一人,就这份觉悟,就不是一般人能比的。
李靖和李孝恭共同主导了平定南方的战争,相处可谓愉快,但李孝恭本身就在李建成和李世民之间中立,导致进不了贞观朝的核心圈子。
作为尚书省的兵部尚书,天下的军事主管,他甚至不知道李世民召集诸道总管和诸州都督的事。
这让李孝恭很是胆寒,现在自然不愿意再和李靖有什么过深的牵扯。
和李靖的遭遇不同,李绩回到长安后,很快就和瓦岗寨当初的那些老友,搭上了关系,已经升任左青龙卫大将军的秦叔宝和左朱雀卫大将军的程知节,走到了武将的尽头,下一步就是以武将的身份拜相,要么就是再加大总管衔。
但现在除了周郡王一个左右麒麟卫大总管,根本就没有其他的十二卫大总管,他们心知肚明,那是根本不可能的。
又是漫长的等待,最后来到长安的是,苏州刺史、楚国夫人洛玄镜,苏州都督、姑苏郡王洛景成,江南道行台编制已经被撤掉,现在夫妻二人把持着原先江东吴国旧地的事务。
……
等到这些人到齐之后,便一齐被召进宫中,按照爵位、官职的高低入座,不多时,李世民和洛玄夜便联袂而至,龙行虎步。
洛玄夜直接坐在左手第一的位置,环视殿中诸将,在大唐,能坐在洛玄夜前面的臣子,只有齐王李玄霸,其他人都要朝后排,包括河间王李孝恭。
李靖坐在一个中流的位置,他地...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