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狼胥
“林相!有思懿公主和长乐县侯遇刺一事在前,纵然圣上之意,已不可逆,可你何故主动进言!要知道武吏一出,臻武司实力将极具增强,远不止为武人正籍定册那么简单了!”
政事堂内,梁国公余肃,率先向林佑芝沉声发问,愤怒之意,溢于言表。
其他人也差不多神情,尚书令林佑芝,顿时有些被围攻的意思。
这其实不在此事本身,而在于与往日常例有异,触犯到了他们所有人的权益。
大璟于三省六部之外,再设政事堂,位列其中的大臣,共计十二位,他们皆有参议政事之责,诸事大多由他们先行商议,才会呈到昭华殿,由皇帝批阅。
此举虽是为皇帝处理政事分忧,起到辅助作用,加快效率。
但也同样让这十二位大臣,有了极大的权力。
只不过相对分散、互有制衡,不会让权力过于集中一人手中,也不会让皇帝轻易失去对朝局的掌控。
这可以说是大璟十二位宰相的重臣,也没人可以独断朝纲。
他们彼此间,虽有高下之分,却也绝无一人可以一言而定。
于诸事上,皆需商议而定,再请圣断,若意见相左难以统一,亦或重要大事,便还需朝堂众议,再行定夺。
可今日之事,事发突然,林佑芝与隆彰帝一唱一和,便迅速将之定下,这可就有些视众人与无物了,其他人哪里能干。
长久以往,他们岂不成了样子货,还算个屁的宰相,知个屁的政事。
这是谁都不想看到的局面,也是绝不能允许出现的局面。
皇权威重不假,但相权也不可轻,他们是大璟官员,却并非皇帝奴仆,不可能诸事皆可由皇帝言出必定。
“诸位且坐。且听我言说几句可好?”林佑芝面对众人的虎视眈眈、怒目相对,并未有丝毫动容,只是仍旧淡然。
“林相素来持重,为我等表率,想来不会任意而为,但请林相明言,以解我等心头之惑。”中书令林肃南,沉声言道。
大璟政事堂,由三省主官为首,即尚书令、中书令、门下侍中,前一后皆二,共计五人。
再加之尚书左右仆射,添为七人,皆因尚书令不常设,实际三省皆常有二人为相。
除此之外,御史大夫一人,勋贵两人,大将军两人,皆加‘知政事’一同位列政事堂中。
若当朝不设尚书令,则从六部尚书中选一员,加‘知政事’,添补空缺。
文武勋贵,皆参与其中,不落一方,以为制衡,也是各方面皆有熟擅之人,理事可更加全面。
而在当朝,除了林佑芝这位百官之长,政事堂内,便以中书令林肃南位为最尊,其他人稍逊。
现下两人先后开口,别管是真的心头不爽,还是想借机找事,也都得暂时压下,面子还得给。
且正如林肃南所言,林佑芝素来持重,其虽位高权重,却非专擅弄权之人,亦非谄媚之辈,今日所为,确实与往日大相径庭,他们也想知道个究竟。
“其实臻武司之事论定,这武吏一事便也已成定论。
如我朝上所言,武人难驯,仅凭
一人、仅凭一令,就想施为下去,必然全无可能。
诸位或许认为,一旦如此,正是让圣上收回此命的时机。
可我却认为不然。
其一,管理武人并非真的没有好处。便如这臻武司之名,甄选良才武士,让江湖武林达到有利于大璟发展、强盛之境地,这与国与民皆有好处。
其二,此举若是因武人抗拒,而被迫收回,朝堂威严、圣上威严,将置于何地?
大璟从不禁武、抑武,乃至扬武、隆武,却并非是放纵,也非是武人可不听朝令、不领圣命的资本。
是以此令一下,就必须推行下去,坚决贯策下去。
此事圣上也早有准备。
从燕国公等人始,再至长乐县侯,大璟上下,皆可看到武人的出路,鱼跃龙门不再是一份榜单而已,而是可以看到的、真实的目标所在。
眼下若圣上一旨令下,想要征集武人为用,轻而易举,信都之事便可见端倪。
与其让圣上拿出已然准备妥帖之策,招募江湖武人为用,何不顺水推舟,将这武吏定员一事,落归堂中。
大璟已有骁果禁军、有直属数军,不可再添一武卫啊。”
林佑芝长谈一番,语重心长的很。
这番话说的大半人是点头不已,心中明了、信服。
皇权日重,皇帝独掌的兵力,也是越来越多,他们确实需要对此有所遏制。
而隆彰帝他们也都很了解,对这位硬是反着来,是不行的。反而顺从或者...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