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近三章涉及三个皇帝,虽是不同的分卷,今日一遍放出)
新年开春以后,尼堪将自己控制的领地命名为“瀚海”,虽没有明目张胆自称“瀚海国”,不过其麾下实际上都这样自称了。
比如,军队多半以瀚海军、瀚海骑兵、瀚海步兵、瀚海水师自称,地方也多以“瀚海国××省××州××县”自称。
到了大明崇祯六年(1633年),瀚海国辖内从西至东已经有这些省份了:
乌兰乌德
赤塔
尼布楚
呼伦贝尔
黑龙江
伯力
其中黑龙江与伯力的分界处便是小兴安岭,后世属于黑龙江省的佳木斯、鸡西一带划给了伯力省。
到了秋天的时候,迁到伯力省的近四万户辽东汉民迎来了自己的第一次丰收,而新近迁到黑龙江齐齐哈尔、哈尔滨一带的三万户辽东汉民还要靠乌兰乌德、赤塔一带农户的粮食才能过活。
还有两万户汉民迁到了从呼伦到乌兰乌德的广袤地带。
另外近万户汉民或是原本就是手艺人,或者迁到朝鲜后学到了手艺,分别被安置到了赤塔、呼伦、伯力三座大城以及新建的诸民、海参崴、双城、庙街等城池,分别作为矿工和各类工匠在各城生活。
如此一来,两年的时间,近十万户汉民完全从朝鲜迁过来了,近四十万丁口的加入几乎将尼堪积存多年的粮食、布匹、食盐、铁器、牛羊挥洒一空,尼堪想要在最近一两年进行大的战事或工程完全不可得了。
饶是如此,由于以前的步军基本上都被抽调到水师里面,尼堪还是在新加入的汉民里抽调了十五岁以上、二十岁以下的男丁一万人,新组建了步军,分别驻守在林口(防备宁古塔)、绥芬河(防备宁古塔)、海参崴、白城、哈尔滨等地,一万步军,看似很多,这么一分下去,每一地也最多两千人。
包括呼伦城在内的以西城池就只能由由龙骑兵以及部族骑兵驻守了。
有了这么多工匠,尼堪便将自己的作坊集中到了赤塔、呼伦、伯力三城,三城附近都有大量的铜铁煤矿,还有便于煮盐、熬硝的盐湖,又深处瀚海国国境的内地,正是大力发展工坊的时候,此三处,每一处都有两千户工匠。
墨尔迪勒、黑城、海参崴是船坊所在,随着黑城、海参崴的崛起,特别是小兴安岭、长白山以东以及兴凯湖以东的山上有大量的柞木、水曲柳等硬木,墨尔迪勒的地位一下下降了许多。
不过考虑到今后攻略勒拿河、叶尼塞河流域的需要,尼堪依旧在墨尔迪勒保留了一部分工匠。
到了此时,尼堪麾下有半牧半猎的丁口近三万户,农户近十二万户,加起来有近十五万户、六十万丁口。
六十万人,看起来不少,不过却要散布在西起贝加尔湖,东到大海的近三百万平方公里广袤的土地上,用地广人稀来说一点也不为过。
就是这六十万丁口,却是压在漠南的虎墩兔憨、博格达汗(皇太极新上的尊号,此时皇太极已经提前将国号改为大清,自己也称大清皇帝,本民族改为满洲了,也被诸部蒙古尊称为博格达汗)头顶上一柄随时可能掉落下来的利刃。
随着尼堪的介入,原本隶属于察哈尔万户的乌珠穆沁、苏尼特、浩齐特、阿巴嘎、阿巴嘎纳尔五部并没有像历史上那样在满清时代迁回到原本的牧地,而是留在了车臣汗的东喀尔喀。
如此一来,后世锡林郭勒盟、察哈尔盟两盟偌大的土地就空下来了。
不对,也不能说空下来,尼堪已经捷足先登了,那柄利刃的落脚点便在元上都的遗址、后世正蓝旗所在。
自开春以后,一座大城就在元上都的遗址上兴起了,由于有原本的基础,城池恢复得很快,到冬季来临之前,框架已经完全搭起来了,等冬天来临之时,框架里的一些个设施便能在室内进行了。
元上都可是一座外城城墙超过十里、内城城墙超过两里的大城,此城能有这么快的建造速度,自然与尼堪在济州岛“发明”的水泥有关,此时在瀚海国的国境里面又发现了多处富含火山灰的地方,紧邻察哈尔的乌拉哈达火山群便是其中之一。
此城建成之后,尼堪麾下的牧民便能在北至呼伦城,南到察哈尔长达千里的地带进行游牧了。
尼堪原本在乌珠穆沁的牧地放置了五千户阿斯兰本部牧户、三千户万里迢迢迁过...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