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三、吴越(>
(一)武肃王钱镠——(二)文穆王钱元瓘(三)忠献王钱弘佐(四)忠逊王钱弘倧(五)忠懿王钱弘俶楚(9—95)
(一)武穆王马殷(二)衡阳王马希声(三)文昭王马希范(四)废王马希广(五)恭孝王马希萼(后被奉为衡山王)
(六)马希崇闽()
一王潮二太祖王审知(三)嗣王王延翰(四)惠宗王延钧(鏻)—(五)康宗王昶(继鹏)
(六)景宗王延羲(曦)
(七)天德帝王延政南汉()
刘谦一烈宗刘隐二高祖刘岩䶮(三)殇帝刘玢(四)中宗刘晟—(五)后主刘■(前蜀(>
(一)高祖王建——(二)后主王衍八、后蜀()
(一)高祖孟知祥——(二)后主孟昶九、荆南(南平)()
十、北汉(>
(一)世祖刘崇(■)——(二)睿宗刘承钧(钧)
(三)少主刘继恩(承钧养子)
(四)英武帝刘继元继恩同母弟,(承钧养子)
二章辽的发展与灭亡第一节景宗中兴与初期的辽宋战争景宗中兴辽世宗于天禄五年(95)遇害时,其子耶律贤年仅4岁。辽穆宗耶律璟末年,耶律贤已长大**,与韩匡嗣、女里、耶律贤适等过从甚密,对穆宗的败政,时加评论讥讽,但为了避祸,韬光养晦,等待时机。应历十九年(99)二月,穆宗遇害于怀州(今内蒙古巴林左旗西),时任飞龙使的女里立即自怀州奔赴都城上京临潢府(今巴林左旗)耶律贤处,并调集禁兵进行保卫。曾任南京留守、参与朝政的萧思温“总汉军事”的高勋与女里,次日清晨率甲骑拥护耶律贤从上京赶至怀州,并随即继位为帝,是为辽景宗。从此,原太子东丹王耶律倍一系确立了在辽朝帝位继承中不可动摇的地位,而辽太宗一系自辽穆宗被刺后终于被排斥出帝位继承系列。
辽景宗即位后不久,即娶因定策功晋升为北院枢密使兼北府宰相的萧思温之女萧绰(燕燕)为妃,同年五月又立为皇后。萧皇后辅佐景宗中兴,后来成为中国历史中重要的政治人物。
辽景宗承穆宗衰乱之余,励精图治,任人不疑,信赏必罚,而且更多地任用汉人为官,因而更多地吸收了汉人的统治经验。早年投靠辽朝的汉人高勋、郭袭、室昉、韩匡嗣及其子韩德让等,先后得到重用。辽景宗内任萧思温、高勋、耶律贤适,外用耶律斜轸、耶律沙、耶律休哥、韩匡嗣、韩德让,虽仍有反叛事件,但数量很少且都很快平定,与穆宗时期相比,总的来说内部稳定、政治清明、将相协和,牧业兴旺,农业丰收,辽朝开始中兴。史称“景宗之世,人望中兴,岂其勤心庶绩而然,亦由群臣多贤,左右弼谐之力也。”辽初对宋的战略辽从建国之日起,就一直没有停止过与北宋争夺中原地区的征战。保宁十一年(宋太平兴国四年,979)正月,宋太宗出兵进攻北汉,辽景宗遣使质问,得到的回答是“河东逆命,所当问罪,若北朝不援,和约如旧,不然则战。”2辽随即在派遣耶律沙、冀王耶律敌烈、耶律斜轸等率军相继南下援北汉的同时,派耶律奚底、耶律撒合率军防守南京(幽都府,今北京)。三月,耶律敌烈率先锋军在后军未到的情况,间道由白马岭(今山西盂县北)渡涧西进,为宋将郭进大败于石岭关(今沂州南)南,耶律敌烈等战死,从而切断了辽援。五月,北汉为宋所灭。六月,宋太宗乘胜率军转攻辽南京。辽增戍南京的耶律奚底、耶律撒合等率军阻击于北郊沙河,战败后撤往清河,宋军遂围辽南京。辽南京在权知南京留守事韩德让、新到的援军权南京马步军都指挥使耶律学古等防守下,宋军久攻不下。七月初,耶律沙、耶律休哥、《辽史》卷79《传论》。
2《辽史》卷9《景宗纪》下。
耶律斜轸等大败宋军于高梁河(今北京西直门外),宋军溃败。辽乘胜以韩匡嗣为统帅,率耶律沙、耶律休哥、耶律斜轸等南下。十月,为宋将刘延翰、崔翰、李汉琼所部大败于满城(今属河北)后退回。辽大同军(即云州,今山西大同市)节度使耶律善补所率西路军,在南下途中也为代州(今代县)宋将折彦赟所败,耶律善补在听到主力败于满城后也北归。
次年三月,宋将杨业击败辽军于雁门北(今代县北),声名大振。十月,辽景宗亲征攻宋,自南京南下,进围瓦桥关(今河北雄县),大败宋军并追击至莫州(今任丘)后退兵,辽宋边境又暂时趋于平静。
辽乾亨四年(宋太平兴国七年,92)四五月间,辽景宗再次亲征攻宋,发生第二次满城之战,被宋将崔彦进击败后退回。同年九月,辽景宗前往云州,游猎于祥古山(今河北宣化境)时得病,在前往云州途中病死于焦山(今山西大同西北)。
第二节圣宗盛世承天太后摄政辽景宗病死的次日,年仅2岁的长子耶律隆绪即位,是为辽圣宗,遗诏由皇后萧绰(燕燕)摄政。次年,上尊号承天皇太后,并改元统和,又改国号为契丹,开始了长达27年的承天太后摄政时期,继承与发展景宗时开始的中兴步伐,终成盛世。
承天太后为了巩固统治地位,重用顾命大臣耶律斜轸、汉人韩德让以及室昉。韩德让以南院枢密使“总宿卫事”,与北府宰相室昉,共掌国政,尤得承天太后的信任。当时辽朝的主要敌手是始终企图夺取燕云地区的宋朝,承天太后摄政后即任命名将、北院大王、于越耶律休哥为南面行军都统,当皇叔祖南京留守耶律道隐去世后,又接任南京留守,总理边事。以南院大王耶律勃古哲总领山西诸州事,负责西南边防事务,并节制党项。任命枢密副使耶律抹只为东京(辽阳府,今辽宁辽阳)留守,控扼女真、高丽。同时整顿吏治,审理滞狱,减免与调整徭役负担,稳定内部。
正当辽军东讨女真取胜后,并积极准备东征高丽之际,辽宋关系也逐渐紧张。统和四年(宋雍熙三年,9)正月,宋太宗认为“契丹主年幼,国事决于其母,其大将韩德让宠幸用事,国人疾之”,决定乘机攻取燕云地区。派曹彬、崔彦进率主力为东路军,又派米信率军出雄州(今属河北)、田重进率军出飞狐(今涞原北),并派潘美和名将杨业为西路军统帅,北出雁门关(今山西代县北)。面对宋军的全面进攻,岐沟关(今新城西北)、涿州(今涿县)、固安(今属河北)、新城(今新城东南)相继失守的形势下,承天太后立即派东征女真时的统帅、宣徽使耶律阿没里(蒲领)为南征都统,作为南京留守耶律休哥的副帅。又命东京留守耶律抹只立即统军南下,征调原准备东征高丽的辽军增援南京,并决定亲赴南京督战。另一方面派名将、北院枢密使耶律斜轸为山西兵马都统,萧挞览(凛)为副帅以代替大同军节度使耶律善补,抗击宋西路军。五月,耶律休哥、耶律阿没里大败宋东路军曹彬、米信等于岐沟关。当宋东路军败退南逃时,宋西路军在连克寰州(今山西朔州东)、朔州(今属山西)、应州(今应县)、云州(今大同)之后继续东进。五月,承天太后在取得岐沟关胜利的情况下,立即派左皮室详稳萧排押统率原辽太祖、太宗所属弘义宫、永兴宫的宫卫军及皮室军等赶往山西。六月,又命耶律休哥派兵增援,而宋西路军也在宋太宗的迁徙云、朔、寰、应四州民至宋境命令之下退兵。八月,宋名将杨业因西路军统帅潘美、监军王侁争功违约,擅离设伏地陈家谷口(今宁武东北),后又望风而逃,退回宋境,杨业为耶律休哥伏兵所败,率残部百余人力战于陈家谷口,子延玉、部将王贵及残部全部阵亡,杨业受伤被俘,不食而死。
承天太后乘胜于当年十二月初率军南下,耶律休哥先败宋军于望都(今属河北),宋雄州守将刘廷让率部分军队抗击辽军于君子馆(今河间西北),虽死伤数万,将领战死或被俘,刘廷让也仅率数骑脱逃,但宋军主力退保乐寿(今献县),而且定州宋将田重进率军进入辽境,并一度攻占燕南重镇岐《续资治通鉴长编》卷27。
沟关(今河北新城西北),南下辽军在攻掠祁(今安国)、深(今深县南)等州后北还。
统和六年(宋端拱元年,9)十月,承天太后再次率辽军攻宋,宋定州守将李继隆、袁继忠出战耶律休哥军,胜负相当,各称战胜。此前,驸马萧勤、勇将萧挞览皆已先后中箭受伤,辽军在攻掠数州县后于次年初北返。承天太后在数次攻宋未取得重大进展的情况下,虽不与宋议和,但对宋改以防守为主,有时派兵南扰的政策,辽宋边境相对平静的同时,自统和四年开始即接纳与宋对抗的党项族首领李继迁的降附,授予定难军(银州,今内蒙古乌审旗南)节度使。李继迁又向辽求婚,以求巩固依附关系。辽在与宋战争的状况下,以部族女耶律汀封义成公主出嫁李继迁,并于统和八年进封李继迁为夏国王,以并鼓励西夏侵扰宋西北边境。李继迁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于次年(宋淳化二年,99)七月,也向宋降附,受任为银州观察使,并受赐姓名赵保吉。辽对党项主要仍采取安抚政策,后又进封李继迁为西平王,但也加强对党项的控制,于统和十二年任命萧挞览镇抚西部边境。并一直任用耶律休哥为南京留守以对抗宋朝,耶律休哥在境内采取轻徭薄赋,与民休息,发展生产的措施,对宋则采取和平相处的安边政策,南京地区成为辽农业经济最发达的地区。
萧太后也不时减免税赋、徭役,对地方官采取考任制,进一步实行汉官制,改各部的令稳为节度使,又推行部分汉律,统和六年还开始科举考试,最初虽只录取一二名汉人进士,却开辟了吸收汉族地主通过科举进入仕宦的途径,又在南京设立太学以培养汉族地主进入统治集团,进一步巩固了辽的统治基础。南院枢密使汉人韩德让在辽统治集团内的地位日益提高,统和十二年北府宰相室昉致仕后,韩德让兼任北府宰相,北院枢密使耶律斜轸于统和十七年死后,韩德让再兼知北院枢密使事,不久又升任大丞相,并赐名德昌,成为辽朝举足轻重的政治人物。
澶渊之盟前后当辽统和十六年(99)十二月,主张辽宋和平相处的于越、南京留守耶律休哥死后,辽改而采取经常攻扰的政策。次年(宋咸平二年,999)七月,下诏攻宋,辽军虽攻城略地,但在进攻遂城(今河北徐水西)时,由于北宋名将杨延昭(杨业之子)防守有方,久攻不下,廉良河(当在今保定北)之战也胜负相当,辽军遂退回南京。十九年十月,又以南京留守、皇弟耶律隆庆率前锋军攻宋,与宋前锋军张斌相遇于遂城北长城口,宋军先胜后败退保遂城,辽军虽南进至满城(今属河北),又因积雨泥淖而退回南京。二十年春又派北府宰相萧继先、南京统军使萧挞览攻宋,亦无多大进展。次年四月,再遣南府宰相耶律奴瓜、萧挞览攻宋,望都(今属河北)之战,宋将王继忠战败被俘,辽军也退回。
辽在多年攻扰无大进展的情况下,承天太后于统和二十二年(宋景德元年,004)闰九月亲征,大举南下,主力进驻望都。宋主将王超率主力于唐河(今定州北)设防,辽军攻击无功后东攻瀛州(今河间)又未下,转而回师攻占祁州(今安国),由于宋将王超不敢出战,辽军主力遂乘虚南下。宋真宗也在宰相寇準力主下,决定北上澶州(今河南濮阳)抗辽,宋各地守军都坚守城池,辽军在攻击无功后继续南下。十一月二十日攻占德清军(今清丰),二十二日抵达澶州城北,决战前辽军主将萧挞览在观察地形时为宋军伏弩射中伤重而死,辽军士气受挫。二十六日宋真宗到达澶州并渡河登上北城门楼,宋军士气大振,但宋真宗并不真想抗辽,辽承天太后亦由于后方宋军援军聚集,在攻战无必胜把握的情况下,和议遂在宋使曹利用与降辽的王继忠之间开始进行。由于宋真宗求和心切,寇準虽力主与辽决战,亦不得已主持议和。十二月,以每年输银0万两、绢20万匹给辽,宋真宗称辽承天太后为叔母为条件订立和议,澶州郡名澶渊,史称“澶渊之盟”。参与这次南下及和议的韩德昌以功受赐姓耶律,录籍皇族,改封晋王,位亲王之上,权倾朝野。
澶渊之盟开始了辽宋长达一百多年和平相处的对峙政局,辽朝不仅改变了长期对宋作战带来的财力、物力的巨大消耗,而且每年还可从宋方得到大量岁币,财政状况得到重大改善,人民也能安居乐业,生产发展,使得从景宗开始的中兴事业得到继续发展的和平环境。面对新的形势,承天太后、辽圣宗决定将统治中心适当南移,统和二十五年(007)初,在上京之南两百多公里处营建中京(大定府,今内蒙古宁城西大明城),成为新都,辽帝的常驻地。
侵高丽、征阻卜统和二十七年(009)十二月,当政近2年的承天太后病逝,圣宗才亲政。耶律德昌继续受到重用,并赐名隆运。二十九年(0)三月耶律隆运死。次年十一月,改当年为开泰元年(02),以示政局更新,并改南京幽都府为析津府。
辽圣宗继续推行重用汉人的政策,不仅在亲政之初任用刘晟(慎行)、邢抱质为南院枢密使,还在连年入侵高丽的战争中,于开泰四年(05)五月一度任命刘晟为主帅,虽以未及时出兵而被免职。开泰六年(07)五月还曾任命辽宋望都之战中被俘的宋将王继忠为副帅,不久也被任为南院枢密使。科举录取进士也由每次五六人扩展为数十人,扩大了吸收汉族士人加入统治集团的规模。
澶渊之盟是辽朝盛极而衰的转折点,承天太后死后辽圣宗做的第一件大事,就是统和二十八年七月干预高丽内部事务,决定亲征高丽,萧敌烈当时指出“国家连年征讨,士卒抏敝,况陛下在谅阴,年谷不登,创痍未复。”但辽圣宗一意孤行,开始了历时十年征讨高丽之战,高丽因此遭受巨大灾难,于开泰九年(020)臣附。但辽也劳民伤财,不断损兵折将,尤其是开泰七年十二月的茶、陀河之战,损失惨重。
辽在东征高丽的同时,又西讨阻卜部的叛乱。统和二十九年六月,为了加强对阻卜的统治,分部设置节度使统治阻卜各部,然而往往任用非才,引起阻卜人民的愤怨,开泰元年十一月,阻卜石烈部酋长阿里底杀节度使以叛,辽派耶律化哥率军进讨,虽不久阿里底即为阻卜部民擒献于辽,“而沿边诸部皆叛”,开始了历时年的讨伐阻卜的战争。太平六年(02)八月以后,“自是阻卜诸部皆叛,辽军与战,皆为所败”2,直至八年九月阻卜虽相继降《辽史》卷《萧敌烈传》。
2附,但其势力已不断壮大。
叛乱相继辽开泰二年(03)后的数年间,还曾北讨乌古部及敌烈部,乌古部、敌烈部虽遭残酷镇压或被迫降附,但此后仍降叛不常。太平六年辽西讨甘州(今甘肃张掖),连攻三天不克,史称“东有茶、陀之败,西有甘州之丧”3,为辽圣宗时期的两大败仗之一。太平九年八月,原渤海国人民在大延琳率领下,反抗辽朝的苛役杂税,杀死户部使韩绍勋、副使王嘉等,据东京(今辽宁辽阳)称帝,建国号兴辽,年号天庆,不仅辽东地区大多响应,而且南、北女真部族也归附反辽,历时一年。次年八月,由于部将叛降,辽军始得占领东京,大延琳被俘,此乱才逐渐平定。辽圣宗亲政后战争连续不断,几乎与之相始终,大延琳之乱平定后不到一年即病逝。辽圣宗虽然也注意吏治,关心民生,在辽代中世诸帝中亦属明君,但末年战乱不已,国势渐衰。
3《辽史》卷7《圣宗纪》八。
第三节走向衰亡的辽朝联夏迫宋辽太平十一年(03)六月辽圣宗病死的当天,年已岁的太子耶律宗真即位,改元景福,是为辽兴宗。生母肃妃(耨斤)为擅权自立为皇太后,摄政,并诬陷圣宗皇后萧菩萨哥谋反,萧菩萨哥被囚禁于上京(今内蒙古巴林左旗南),次年春被害死。重熙三年(034)五月,皇太后肃耨斤阴谋废兴宗另立次子耶律重元为帝,由于耶律重元告密而阴谋破产,皇太后被迫归政于辽兴宗,并被囚禁于庆州(今巴林左旗西北)。辽兴宗随后立耶律重元为皇太弟,不久又任命为判北南枢密院使事,这既是赏功,也是为了安抚耶律重元所代表的那部分势力,顺利地处理了这次政治风波,但并没有能彻底解决问题。任用萧孝穆为北院枢密使、萧惠为南院枢密使,辽兴宗初期,承辽圣宗中兴余绪,还注意轻徭薄赋,澄清吏治,“时天下无事,户田蕃息”,“政赋稍平”。对西夏仍采取安抚与的政策。
重熙十年(宋庆历元年,04)十二月,乘宋、夏战事紧张之际,辽兴宗在萧惠为首的群臣下,虽遭萧孝穆反对,仍决定以宋修边防与攻夏为借口,派耶律重元、萧惠聚兵南京,作出攻宋的态势,并于次年初派使臣赴宋廷,索取被后周世宗攻占的关南十县。九月,宋为避免两面作战而又不愿割让土地,遂以岁增银、绢各0万匹、两为代价重订和约。不久,萧孝穆死,萧惠继任北院枢密使,成为辽兴宗的宠臣。
征夏失利西夏对辽宋议和不满,认为辽背弃辽夏联合对宋的政策,随后和接纳辽西部边境部族的叛降,辽兴宗遣使责问时,夏景宗元昊态度强硬,“自称西朝,谓契丹为北边。又曰请戢所管部落,所贵不失两朝欢好”。重熙十三年(夏天授礼法延祚七年,044)十月,辽兴宗率军西征,以皇太弟耶律重元、萧惠分统诸军,元昊在辽军连续获胜的情况下,一面遣使请和以示弱,一面退守贺兰山,沿途清野,烧光野草,使辽军马无草可吃,当辽军马饥士疲之际发起攻击,辽军大败,辽兴宗“单骑突出,几不得脱”2。西夏在得胜后再度遣使求和,辽兴宗不得已许和。十一月退兵,并升大同军为西京大同府,任命北院宣徽使耶律马六为西京留守,以加强对西部边境的统治。辽重熙十七年(04),西夏元昊死于内乱,未满周岁的稚子谅祚继位,外戚擅权。次年(夏延嗣宁国元年,049)七月,辽兴宗决定乘机亲自率军攻夏,以萧惠为河南道行军都统,由于萧惠轻敌无备,为西夏击败。只有北道行军都统耶律敌鲁古所率偏师攻至贺兰山,战胜西夏军并俘获元昊妻及官僚家属。重熙十九年(夏天祐垂圣元年,050),在两次击败西夏侵边战役之后,三月,派西南招讨使萧蒲奴统军攻夏,西夏采取避让战术,以致“萧《辽史》卷7《萧孝穆传》。
田况《儒林公议》卷下。
2《辽史》卷09《罗衣轻传》。
蒲奴等入夏境,不与敌遇,纵军俘掠而还”。一度攻至西夏都城兴庆府(今宁夏银川)境内,并攻破西北的摊粮城(今内蒙古阿拉善左旗北)。西夏军多次战败以后,没藏太后遣使要求依旧降附。重熙二十二年(夏福圣承道元年,053)春,辽、夏重修旧好。
耶律重元叛乱辽兴宗虽立弟耶律重元为皇太弟,并在酒后许以继承皇位。但为确保长子耶律洪基继承皇位,不仅于重熙十二年任命为知北南枢密使事,二十一年又任为天下兵马大元帅,参与朝政,二十四年八月辽兴宗病死,耶律洪基即位,是为辽道宗。
辽道宗即位之初,为稳住耶律重元为首的势力,不仅随即拜为皇太叔,又任为天下兵马大元帅,其子耶律涅鲁古后也被任为知南院枢密使事。然而非但没有满足耶律重元等人的欲望,反而助长了他们叛乱的气焰,以他们父子为首组成庞大的叛乱集团,原计划让耶律重元装病,诱使辽道宗探望,以谋杀夺取皇位。
清宁九年(03)七月,辽道宗进行秋捺钵于太子山的滦河(今内蒙古宁城西南),敦睦宫使耶律良密告耶律重元父子图谋叛乱,道宗用耶律良之计,急忙召见耶律涅鲁古,并命南院枢密使耶律仁先逮捕耶律重元父子。耶律仁先还未及出发,耶律涅鲁古已因阴谋暴露,提前发动叛乱,纠集党羽四百多人,并诱胁弩手军进攻行宫。耶律仁先等率宿卫军士数千人抵抗,叛党纷纷投降或奔逃,耶律涅鲁古又被射死,耶律重元见大势已去,逃入沙漠后自杀。
耶律乙辛擅权辽道宗吸取耶律重元叛乱的教训,及早确立合法继承人,咸雍元年(05)正月,年仅岁的长子耶律浚被立为太子。此前,平定耶律重元叛乱的主要功臣耶律仁先任北院枢密使,耶律乙辛任南院枢密使。耶律乙辛原是道宗宠臣,此时也任北院枢密使,与耶律仁先共事而权势更大,道宗“诏四方有军旅,许以便宜从事”。由是“势震中外,门下馈赂不绝”。耶律乙辛的恃宠擅权行为,常受到耶律仁先的抑制。同年十二月,耶律仁先被排挤而出任南京留守。从此,耶律乙辛更为骄纵不法。咸雍二年(0),又改契丹国号为辽,直至辽亡。
大康元年(075)六月,太子耶律浚总领朝政,从而抑制了耶律乙辛等人的不法行为。耶律乙辛及其党羽为继续控制朝政,首先诬陷太子生母、皇后萧观音与伶官通奸。十一月,皇后被赐死。太康三年,又一再诬陷太子谋反,太子也终于被废并被囚禁于上京,十一月,又被耶律乙辛派人杀害。两案均由耶律乙辛及其主要党羽、北府宰相汉人张孝杰等审实定案。两人深受辽道宗信任,道宗曾说“先帝用仁先、化葛,以贤智也。朕有孝杰、乙辛《辽史》卷20《兴宗纪》三。
《辽史》卷0《耶律乙辛传》。
不在仁先、化葛下,诚为得人。”张孝杰被赐姓耶律,后再被赐名仁杰。耶律乙辛从此把持朝政,为所欲为,党羽满布朝野。昏庸无能的道宗,即位之初还算谨慎求治,“遣使分道平赋税,缮戎器,劝农桑,禁盗贼”2,复按冤狱,政治尚属清平。及至平定耶律重元叛乱,宠信耶律乙辛等奸佞,排斥忠良,拒纳忠谏,以致丧妻失子而不悟。当大康五年正月道宗进行春捺钵时,耶律乙辛奏留太子的5岁独子耶律延禧,意欲加害,斩草除根,道宗只是在萧兀纳提醒下才带皇孙随行。道宗也亲见随行官员大多舍己而追随耶律乙辛,这才看到问题的严重性。六年,耶律乙辛、张孝杰等先后被排斥出朝廷。八年,耶律乙辛被囚禁,后以叛逃被杀。
耶律乙辛擅权结束后,道宗为太子耶律浚昭雪,并注意培植皇孙耶律延禧为皇位继承人。大安七年(09),还不满7岁的耶律延禧,即被任为天下兵马大元帅、总北南院枢密使事。但道宗在政治上依然昏庸无能,政事日非,史载“帝(道宗)晚年倦勤,用人不能自择,令各掷骰子,以采胜者官之。(耶律)俨尝得胜采,上曰‘上相之征也。’迁知枢密院事。”3即是典型事例之一。他所宠信并被作为新帝顾命大臣的北院枢密使耶律阿思,就是一个贪赃枉法,被“讥其以金卖国”者。再加上“诸部反侧,甲兵之用无宁岁”2,辽朝终于走向衰落。
辽的灭亡寿昌七年(0)正月,辽道宗死,皇孙耶律延禧即位,是为辽末帝天祚皇帝。无独有偶,一年前(宋元符三年)的正月,北宋的徽宗也登上了皇帝的宝座。真是南北辉映,相映成趣,一对昏君,分别断送了辽朝与北宋皇朝。天祚帝即位后的第一件大事,就是追奉其父耶律浚为皇帝,接着即惩治耶律乙辛余党,由顾命大臣耶律阿思主持,而贪赃枉法的耶律“阿思受赂,多所宽贳”3。天祚帝继承道宗败政,贿赂公行,他自“即位,拒谏饰非,穷奢极侈,盘于游畋,信用谗谄,纪纲废弛,人情怨怒”4,叛乱相继。乾统二年(02)十月,首先发生了萧海里劫掠乾州(今辽宁北镇南)武库器甲的暴乱,在辽军的攻击下,逃入女真部落,后为女真所杀。差不多同时或稍后,在上京还发生被称为“剧贼”的赵钟哥,攻入上京皇宫,“劫宫女、御物”,为副留守马人望等所镇压5。
正当辽朝在天祚帝腐朽统治下日益衰败之时,东北部的女真族正在迅速兴起。辽天庆五年正月(5年月),女真族首领完颜阿骨打摆脱辽的统治,即皇帝位,国号金,是为金太祖。为实现灭辽的目标,金太祖与宋联盟,筹划灭辽,先后攻占辽东京、上京、中京、西京、南京(燕京)。辽天会三《辽史》卷0《张孝杰传》。
2《辽史》卷2《道宗纪》一。
3《辽史》卷9《耶律俨传》。
《辽史》卷9《耶律阿思传》。
2《辽史》卷2《道宗纪·赞》。
3《辽史》卷9《耶律阿思传》。
4《三朝北盟会编》卷2引范仲熊《北记》。
5《辽史》卷05《马人望传》。
年(25)三月,天祚帝被擒,辽亡。辽灭亡前一年,辽太祖的八世孙耶律大石在叶窟里(今新疆塔城附近)称帝,号仍称辽,史称西辽。
附表一辽世系表(9—25)
表二西辽世系表(24—2)
第三章宋朝的建立及与辽的对峙第一节宋的建立陈桥兵变宋朝的建立者赵匡胤,早年应募从军于后汉的郭威部下,后周时屡立战功,逐渐升任禁军高级将领。后周世宗临终前为防止军事政变,免去后周太祖女婿张永德的殿前都点检军职,而代之以名位较低的赵匡胤。
显德七年正月初三,传闻辽军南侵,赵匡胤奉命出征,次日清晨到达黄河南岸的陈桥驿(今河南封丘南,在黄河北岸)按照预谋的计划发动兵变,史称“陈桥兵变”。当日即返回开封夺取政权,初五日(90年2月4日)正式建立宋朝,建元建隆,仍都东京开封,以洛阳为西京。真宗时以宋州(今河南商丘南)为南京应天府,仁宗时又以大名府(今河北大名)为北京,作为陪都。为区别于以后建“行在所”于临安府(今浙江杭州)的南宋,史称建都开封的宋朝为北宋。赵匡胤是为宋太祖。
宋朝建立后,首先致力于对原后周统治区内藩镇的安抚与镇压。名位高于赵匡胤的李筠、李重进先后叛变。当年四月,昭义军(潞州,今山西长治)节度使李筠勾结北汉,起兵反宋,宋太祖派石守信、慕容延钊分兵进讨,并亲自前往督战,李筠、北汉联军大败于泽州(今晋城)南,李筠逃入泽州固守。六月初,宋军攻占泽州,李筠自杀,其子李守节亦以潞州降宋。
九月,淮南(扬州,今属江苏)节度使李重进亦反。十月,宋太祖亲征。十一月,宋军攻占扬州,李重进自杀。
宋太祖迅速平定李筠、李重进,为巩固刚建立的宋政权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那些虽然心念后周,但势力名位均弱于李筠、李重进的藩镇,不得不对新朝俯首听命。
“杯酒释兵权”
宋太祖为了不使宋朝成为后周之后的又一个短命朝,首先是将那些名位与自己相近的高级将领免除军职。建隆二年(9)春末,首先免除慕容延钊的殿前都点检,同时还免去侍卫亲军马步军都指挥使韩令坤的军职,两人都出任节度使。
七月,宋太祖又对自己的亲信下手。据说在一次宴会上,宋太祖向石守信等亲信指明利害关系,次日他们就主动交出兵权,史称“杯酒释兵权”。侍卫亲军都指挥使石守信、殿前副都点检高怀德、殿前都指挥使王审琦、侍卫亲军都虞候张令铎等,都被免去军职而出任节度使,石守信虽然名义上还兼任侍卫亲军都指挥使职位,但并没有军权。
经过这两次调整,殿前司的正副长官都点检、副都点检,实际上已被取消,而以原来的属官殿前都指挥使、副都指挥使、都虞候作为殿前司的长官。侍卫亲军司的最高长官都指挥使石守信,不久也辞去这一名义上的兼职。从此,侍卫亲军司的都指挥使、副都指挥使、都虞候等长官,也逐渐被取消,侍卫亲军司的下属机构马军司和步军司都成为直属机构,长官为都指挥使、副都指挥使、都虞候,与殿前司合称“三衙”,任命名位较低的将领担任三衙的长官,各分管一部分军队,一改原先由重臣名将统领禁军的局面,而且三衙只有管兵权,发兵权则属于通常由文臣担任长官的枢密院,出征作战则临时任命将领统率军队,以达到以文制武、互相牵制的目的,从制度上稳固了宋朝的统治,消除了名高望重的禁军将领发动兵变夺取政权的可能性。皇权的加强削弱乃至取消节度使的职权,是消除地方割据势力的根源。宋太祖首先是从乾德元年(93)攻占荆湘后开始的,将新统治区的各府州直属朝廷,继而又于乾德四年命令各地选送精兵给朝廷,编入禁军,而以遗留在地方的老弱军人编为厢军,以削弱地方,主要是削弱节度使的兵权。同年还命令各地的财赋收入除留下日常经费外,全部运送到朝廷,又剥夺了节度使的财权。太平兴国二年(977),宋太宗又将节度使属下的支郡全部收归朝廷直辖,节度使只领一府或一州,进而消除了节度使统治大片地区的局面。不久又将节度使留在京城,而以朝官出任知州、知府,节度使终于成为虚衔。中唐以来危害皇权的节度使,从此只是宗室、将相大臣的荣誉衔。
为了安抚后周留下的大批官员,以及适应皇权的需要,在保留了唐代以来三省、六部及各寺、监的官称的同时,实行官职名称与实际职务相脱离的政策,另派官员担任实际职务,称为“差遣”,原来的官称只是官品高低、俸禄多少的标志。
政权集中于“中书”(政事堂、政府、东府),除以侍中、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宰相外,另设参知政事为副相以分宰相之权。与中书对称“二府”的枢密院(枢府、西府),则掌握兵权,兵权不归朝廷是宋太祖沿袭五代旧制的决策。宋代又沿袭五代旧制以三司使掌财政,使政、军、财三权分立,互相制约。
对地方上的府、州,则另设通判以抑制知府、知州的职权,这在宋初对于消除地方割据势力曾起到一定的作用。至道三年(997)又将全国划为5路,各路设转运使,后又设提点刑狱,除负责转运财物、审理刑狱外,还负责监察地方官员,称为监司(包括后来设置的提举常平司),以加强朝廷对地方的统治。
通常认为唐代后期以后只有“同中书门下平章政事”才是真宰相,中书令、侍中在“安史之乱”以后逐渐成为虚衔,不再担任宰相。这个说法欠妥,陈振先后撰写《关于晚唐、五代的宰相制度》(纪念李埏教授从事学术活动五十周年《史学论文集》,云南大学出版社992年版)、《关于北宋前期的宰相制度》(《中州学刊》95年第期)两文,证明中书令作为宰相至五代后周冯道,侍中作为宰相则至北宋神宗治平四年九月韩琦罢相为止。
第二节消灭割据吞荆、湘宋朝建立时,政局与五代时相同,同时存在的割据政权中,不仅有表示臣附的南唐、吴越、泉漳、荆南、湖南,还有称帝的后蜀、南汉、北汉,这还不算北方的辽,西北党项李氏、回鹘,以及西南的大理诸政权,仅就汉族聚居区而言,也是九国并存。宋朝在采取巩固统治措施的同时,即继续进行后周世宗未竟的统一事业。
宋朝建立时,荆南节度使高保融随即臣附,同年八月病死,由其弟高保勗继任,建隆三年(92)十一月高保勗病死,由高保融的长子高继冲继任。乾德元年(93)正月,宋朝以应湖南周保权请求的名义,起用宿将慕容延钊率军南下,讨伐湖南的叛将张文表,出兵之际,授权慕容延钊以借道南征的名义,在途经江陵时先灭荆南。二月初九日宋军到达荆门(今属湖北),荆南节度使高继冲派叔父、掌书记高保寅前往劳军并探听消息。当夜,慕容延钊采取在欢宴高保寅之际,派数千骑兵偷袭江陵,高继冲闻讯惊慌出迎,宋军迅速占领江陵。初十日(93年3月2日)高继冲被迫投降,荆南成为被宋朝消灭的第一个割据政权,得3州7县。高继冲以后任武宁军(徐州)节度使十年,开宝六年(973)十一月病死于徐州(今属江苏)治所。
宋朝建立时,湖南武平军(朗州,今湖南常德)节度使周行逢也臣附,建隆三年(92)九月病死,子周保权继位,年仅岁。十月,故将张文表据衡州(今衡阳)叛变,袭占潭州(今长沙),自称权留后,并向宋臣附以期获得宋朝的承认。周保权遵照周行逢的遗嘱,命杨师璠率军抗击,同时向荆南及宋朝求援。十二月,宋朝任命周保权为武平军节度使,随后又命张文表入朝。乾德元年正月初,决定以讨伐张文表为名,出师吞并湖南。
宋军在二月初吞并荆南后,日夜兼程向南进发,这时湖南已将叛将张文表消灭,宋军出师的公开理由已不复存在,但宋军此次南下,志在吞并荆南及湖南,荆南虽已归降,但湖南却派兵抗拒。二月中旬,宋军先锋丁德裕率部到达湖南首府朗州城下,湖南守将张从富采取坚壁清野的防守战略,丁德裕因未受命攻城而退兵等候朝廷命令。下旬,宋军大败湖南军于岳州(今岳阳)城外的三江口并攻占岳州,三月上旬末,宋军到达朗州城下时,城中军民惊恐出逃。初十日(93年4月日),宋军进入朗州,湖南周保权出逃后被俘。宋得4州监县。周保权后长期以环卫官住在首都开封,太平兴国(97—93)中曾任并州(今山西榆次)知州,雍熙二年(95)死。取后蜀宋军迅速消灭荆南、湖南,使后蜀后主孟昶十分惊恐,企图与北汉联合攻宋,而宋朝也早有灭蜀的意图。
环卫官,指左、右卫等十二卫(南宋孝宗时增为十六卫)的上将军、大将军等,“号环卫官”,“皆空官无实”(《宋史·职官志》),是享受俸禄的从二、从三品等的闲职,高保权被俘后授右千牛卫上将军,即是。以下各俘降国王所授环卫官具体官名不再列举。
后蜀广政二十七年(宋乾德二年,94)十月,后蜀派往北汉的密使之一赵彦韬向宋告密,宋遂以此为借口,十一月,即派王全斌率主力由陕西南下,刘光义率偏师沿长江西上,进攻后蜀,后蜀随即派知枢密院事王昭远和赵崇韬统军北上抗击王全斌。
十二月末,王全斌军连克兴州(今陕西略阳)、西县(今勉县西)、三泉(今宁强),俘蜀主将韩保正、李进,宋军进至嘉川(今四川广元),蜀军遂烧栈道,退保葭萌(今昭化南)。宋军分兵修复栈道,并派小部队出敌背后,与主力合击蜀军,蜀军连战皆败,退守剑门(今剑阁北)。宋东路军刘光义亦连败后蜀水军,蜀守将高彦俦兵败自杀,宋军遂攻占夔州(今奉节),后蜀东部门户首先丢失。
次年(95)正月初,宋军王全斌又以小部队由小路出剑门后,与宋军主力夹击剑门,攻占剑门,并俘蜀军副统帅赵崇韬,接着攻占剑州(今剑阁),又俘蜀军统帅王昭远。后蜀太子孟玄喆率领的援军刚进至绵州(今绵阳),闻讯后随即逃回成都。后主孟昶见大势已去,于正月初七日(2月日)派使臣前往宋军前奉表投降,初九日(3日)宋军于魏城(今绵阳东北)受降,宋得45州9县。孟昶于五月到开封,受封为秦国公,六月中旬病死。
灭南汉宋朝建立后,南汉不仅不称臣归附,反而出兵进攻已属宋朝的道州(今湖南道县),宋太祖遂命南唐后主李煜致书南汉后主刘煜,令其向宋称臣并归还在后周时侵占的桂州(今广西桂林)、郴州(今属湖南)等地,遭到拒绝。
宋灭后蜀,南唐后主李煜再次遣使致函南汉后主,劝其归附宋朝“以小事大”,免致讨伐,以保持实际割据的政权。南汉后主不但不听劝告,回函还出言不逊,南唐后主李煜遂将其书送呈宋太祖,说明规劝无效。
开宝三年(南汉大宝十三年,970)九月,宋太祖派湖南驻军将领潘美、尹崇珂统率湖南地方部队讨伐南汉。此时,“南汉旧将多以谗死,宗室剪灭殆尽,掌兵者惟宦者数辈,城壁壕隍,但饰为宫馆池沼,楼舰器甲,辄腐败不治”。南汉后主得知宋军南下,派宦官龚澄枢到贺州(今广西贺县东南)措置防务,但当宋军迫近贺州时,龚澄枢立即逃回广州,宋军遂围攻贺州,并在大败伍彦柔的援军后迫使贺州守将投降。南汉后主不得已,只得起用宿将潘崇彻,潘崇彻统兵3万屯防于贺江(今广西、广东境内),而当宋军转而西攻昭州(今广西平陆)时,潘崇彻只是拥兵自保并不出兵救援。十月,宋军连克昭州、桂州;十一月,又克连州(今广东连县)。至此,南汉乘湖南内乱时攻占的原湖南地方已全为宋攻占。十二月,宋军进至韶州(今韶关),南汉都统领李承渥统兵0余万以象兵为前锋,抗击宋军,宋军以强弩射象,象中箭奔回,冲散南汉军,宋军遂攻占韶州。南汉后主慌忙在广州城北郊部署防务。
次年正月,宋军占领英州(今英德)、雄州(今南雄)后,统率重兵的潘崇彻降宋,宋军长驱南下,直至广州城北十里。二月初,宋军以火攻焚毁南汉以竹木筑成的防栅,攻至广州城下,南汉后主刘䶮见大势已去,纵火焚《续资治通鉴长编》卷。
烧宫殿、府库。开宝四年二月初五日(97年3月4日),后主出降,南汉亡,宋得0州24县。刘䶮以环卫官居京师,历封侯、郡公,太宗即位后进封卫国公,太平兴国五年(90)三月死。
平南唐(江南)
南唐在宋朝建立后即表示臣附,南唐中主李璟因都城金陵(今江苏南京)隔江即是宋境,建隆二年二月,迁都南昌(今属江西)。六月,中主死于南昌,子李煜即位于金陵,仍以金陵为都城,是为后主,史称李后主,对宋谨修臣节,两次遣使致函南汉劝其臣附,以期保留割据政局。宋朝平定南汉后,李后主害怕宋军继而攻打南唐,遂于当年不仅加倍进贡,并改国号唐为江南(为便于行文,仍称为南唐),进一步表示为宋朝属国以求保持割据现状。但宋朝消灭割据势力的决心并不因此而动摇,相反更加紧了进攻南唐的准备。南唐的落第进士樊若水,为了寻觅投靠宋朝的资本,在采石矶附近以钓鱼为名,往返于两岸,用丝绳测量江面宽度,并向宋朝建议造船建浮桥以渡宋军消灭南唐,受到宋太祖采纳。宋派官员前往江陵(今属湖北)督造船只,并派兵遣将作好进攻准备,但是师出无名,遂于开宝七年(974)九月遣使召见李后主,李后主害怕被扣留而称病不赴,并表示准备抵抗宋军的进攻。开宝七年十月,宋太祖以曹彬、潘美为帅,自江陵顺流而下进攻南唐,水陆并进,连克长江南岸的池州(今安徽贵池)、铜陵、芜湖、当涂、采石(今皆属安徽)。十一月中旬初,宋军于采石以船建成浮桥,宋军主力得以渡江长驱南下。南唐以郑彦华、杜真分统水、陆军各万人抗击渡江宋军,杜真与宋军接战,因郑彦华拥兵不救而战败。南唐都城金陵开始戒严,并募民为兵,以神卫都指挥使皇甫继勋负责防务。
开宝八年年初,宋军进攻金陵,再败城外的南唐守军,南唐又派兵逆流而上图谋夺取采石浮桥,但又被宋军击败。吴越王钱俶受命派兵助攻南唐,南唐常州(今属江苏)守将在吴越军长期围攻后于四月投降,吴越军又进围润州(今镇江)。南唐杀死防守不力而又阴谋降宋的皇甫继勋,并命令镇守湖口(今属江西)的朱令赟统兵十余万东下金陵抗击宋军。九月,朱令赟率舰、筏顺江大举东下,进至皖口(今安徽安庆西),为宋兵击败而被俘。在此之前,润州守将也已经向吴越投降。金陵自春至冬,屡战屡败,仅能守城,现在又粮尽援绝,开宝八年十一月二十七日(97年元旦),宋军攻占金陵,李后主被迫出降,南唐亡,宋得9州3军0县。李后主以环卫官居住在首都开封,初封侯,太宗即位,进封陇西郡公。李后主虽无治国之才,但工书画,更长于作词,是五代宋初最有成就的词人,尤以亡国后思念故国之情的词作,开辟了词的新意境。太平兴国三年(97)七月,李煜被毒死。
泉、漳纳土割据泉、南(漳)两州的泉州(今属福建)节度使留从效,自宋朝建立即表示臣附。建隆三年七月留从效病死。不久,统军使陈洪进推举节度副使张汉思任节度使,自任节度副使并实际掌握政务。陈洪进,仙游(今属福建)人,早年从军以功升副兵马使,为留从效部属,后升任统军使。宋乾德元年四月,废张汉思自立,南唐即任陈洪进为清源军(泉州)节度使、泉南等州观察使。割据泉、南两州。陈洪进又以清源军节度副使、权知泉南等州事名义向宋表示臣附,次年正月,宋改清源军为平清军,任陈洪进为节度使、泉南等州观察使,又分任其两子为节度副使、南州刺史,正式承认其为宋控制下的割据政权。乾德三年七月又改南州为漳州(今属福建)。
宋太宗即位后,继续进行消灭割据的政策。太平兴国三年(97)四月,陈洪进入朝,见宋朝决心消灭割据,主动献出2州4县,史称泉、漳纳土。陈洪进受到宋朝廷的优厚礼遇,被命为使相(武宁军节度使、同平章事)居于首都,奉朝请,不任实职。其弟及诸子也都分任刺史、知州。陈洪进后封岐国公,雍熙二年(95,一作次年)三月病卒。
吴越归地宋朝建立,吴越随即表示臣附,钱弘俶避宋讳改为单名俶,仍受封为吴越王,宋攻南唐时以钱俶为东南面行营招抚制置使,与宋军主帅曹彬会攻南唐。开宝九年(97)春,入朝宋太祖,备受优遇。太平兴国三年(97)三月,又入朝宋太宗。四月,泉漳割据者陈洪进主动“纳土”后,钱俶提出罢去吴越王、天下兵马大元帅,解除兵权,要求回吴越,但遭到拒绝。五月初一日(月9日),钱俶为了避免杀身灭族之祸,被迫献上所属3州军县,史称吴越归地。钱俶受到可称为最优厚的礼遇,改封淮海国王,其他官衔也都保留,但长住京师,奉朝请。雍熙四年(97)春,出任武胜军(邓州,今属河南)节度使。端拱元年(9)八月,宋太宗派最宠信的宦官王继恩等前往邓州祝贺钱俶0寿辰,钱俶在与王继恩等宴饮后的当晚突然死亡。
消灭北汉宋朝建立后,北汉投靠辽朝继续与宋为敌,小规模战争时有发生,宋军虽然胜多败少,但亦无多大进展。宋太祖初年,致力于消灭南方割据政权,开宝元年(北汉天会十二年,9)七月,北汉帝刘钧死,养子刘继恩即位。这时,宋已消灭荆南、湖南、后蜀三个南方割据政权,认为刘钧新死正是攻灭北汉的良好时机。八月,即任命李继勋、党进为正副统帅进攻北汉。宋军进入北汉境内时,刘继恩已被杀,刘钧养子刘继元即位。十一月,辽军救援北汉,李继勋等退回宋境,北汉因而侵入宋晋州(今山西临汾)、绛州(今新绛)境内。次年正月,宋太祖决定亲征北汉,曹彬、党进率军先行,李继勋率军继发。二月,屯守团柏谷(今祁县东南)的北汉军得知宋军主力到来,立即逃回太原(今山西太原西南),宋军遂进抵太原城下。四月、五月,宋军虽然分别击败辽的援军于阳曲(今属山西)北和嘉山(今河北定县西),但北汉军仍坚守太原,并杀死动摇军心的宰相郭无为以稳定民心。围攻太原数月的宋军终因夏雨连绵、疫病流行,辽军又将到来之际,不得不于同年闰五月退兵。此后,宋朝采取了不时侵扰,迫迁北汉民户南下以削弱北汉的政策。
宋太宗于太平兴国三年迫使陈洪进“纳土”、吴越“归地”以后,决心消灭北汉,遂于次年正月亲征北汉,任命潘美为主帅。三月,郭进击败辽军于石岭关(今山西忻县南)南,并断绝了北汉与辽的交通以孤立太原。宋军于四月围攻太原,太平兴国四年五月五日(北汉广运六年,979年月2日)北汉帝刘继元出降,宋朝终于消灭了最后一个汉族割据政权,得0州军4县。刘继元被封为彭城郡公,以环卫官居京师。雍熙三年十二月任保康军(房州,今湖北房县)节度使,淳化二年(99)十二月死。
第三节争夺燕云的宋辽之战高梁河之战宋自建国之日起就同辽保持着对峙的局面,辽一直是宋在北方边境上的威胁。
在宋太祖、太宗的心目中,夺取后晋时割给辽朝的燕、云地区才能算是完成统一政局。宋太祖原想储备巨额款项向辽朝赎买,如遭辽朝拒绝即以此巨款作军费,攻取燕、云,但未及进行而死。宋太宗于太平兴国四年(辽乾亨元年,979)五月灭北汉后,六月即乘势自太原直接进攻辽南京(今北京),宋军随即攻降辽涿州(今属河北)、东易州(今涿州西南),进至辽南京城南。
辽南京原有萧讨古率军驻防,三月间辽出兵救援北汉时,又派耶律奚底、耶律撒合率军前来南京戍守。当宋军进至辽南京城下时,辽军耶律奚底、萧讨古所部与宋军激战于沙河(今北京城北),辽军战败后退屯沙河北。宋军遂四面围攻辽南京城。
七月初,宋辽两军大战于高梁河(今北京西直门外),辽军耶律沙部战败退却,宋军乘胜追击,但遭到辽军耶律斜轸、耶律休哥两部的左右夹击,耶律沙又率部反击,宋军大败,全线溃退,宋太宗也在中箭后随乱军南逃,直到涿州(今属河北)才乘上驴车继续南逃。宋太宗逃到定州(今属河北),才命崔翰守定州、李汉琼守镇州(今正定)、崔彦进守关南(后改为高阳关,今高阳东),以防辽军进攻,然后回首都开封(今属河南),攻辽战争以失败告终。
辽朝为了报复,决定大举南攻宋朝。辽军在稍事休整以后,当年九月即以韩匡嗣为统帅,率辽军主力自辽南京南下,另以耶律善补率偏师自大同南下。辽宋东路军大战于满城(今河北满城西),宋军伏兵突起,辽军战败溃逃,耶律善补得知后也退回辽境。
次年十月,辽景宗决定亲征。十一月,辽军围攻瓦桥关(雄州,今雄县),宋军突围南逃,辽军追至莫州(今任丘),宋廷大震,宋太宗出巡北边以稳定军心。辽军耶律休哥部与宋关南守将崔彦进激战,胜负相当,辽军无法取胜,遂又退回辽境。
太平兴国七年(辽乾亨四年)四月,辽景宗再次亲征,分兵三路南下,主力于满城、唐兴(今安新东南)为宋高阳关守将崔彦进所击败,辽主将奚瓦里战死,耶律斜轸率部救出被围辽军后退回辽境。进攻雁门关(今山西代县北)、府州(今府谷)的西路辽军,也被宋守军击败。辽景宗进行的三次攻宋战争,皆以失败告终,宋守军志在自保,击退辽军进攻已属幸事,未敢进行追击。
同年九月辽景宗病死,子圣宗即位,年仅2岁,母承天太后摄政,对内镇压女真族的反抗,对宋采取防备与小部队侵扰,以破坏宋朝修筑边境城池的活动。宋朝廷依靠边防部队三次击退辽军大举进攻后,决心继续采取防守政策,增筑边防城池,并严禁宋军出境攻辽,宋辽边境暂时相安数年。
岐沟关之战雍熙三年(辽统和四年,9)正月,宋太宗听信雄州知州贺令图等的进言,认为辽圣宗年幼,承天太后专政,宠臣韩德让掌权,内部不稳,是攻辽的好时机。最初曾议论过由宋太宗亲征,但宋太宗高梁河之战狼狈逃跑的记忆犹新,于是顺水推舟采纳大臣建议,改命曹彬、崔彦进为统帅率东路军出高阳关,持重缓进,等待中、西路军到达后共同会攻辽南京。又以田重进统率中路军出飞狐口(今河北涞源北),攻占山后(太行山西北)地区。以潘美、杨业为西路军统帅,北出雁门(今山西代县)东进。
宋西路军很快就攻下寰州(今朔州东)、朔州(今属山西)、云州(今大同)、应州(今应县)等地,中路军也攻占灵丘(今属山西)、蔚州(今河北蔚县)等山后要地,东路军则攻占了新城(今新城东)、固安(今属河北)、涿州等地。
辽朝得到宋军进攻的奏报后,立即派耶律抹只统兵驰援南京,承天太后、辽圣宗也亲自赶往督战,并调回正在东方征讨女真的耶律斜轸,命他率辽西路军抗击宋军中、西路军的进攻。
宋东路军攻占涿州后因粮运不继又退回雄州,但是当听到中、西路军节节胜利的消息后,重又进占涿州,却又因缺粮只得再次退兵。五月初,辽援军耶律抹只部赶到并与南京留守耶律休哥会合,随即进攻正从涿州南退的宋军于岐沟关(今涿县西南)北,宋军大败,辽军追击至拒马河(今河北省南拒马河),宋军继续溃退,争向逃遁,无复部伍。宋运粮军民数万人来不及南逃,只得坚守岐沟关,抗击辽军的围攻,辽军不知岐沟关的虚实,加上大战之后元气大伤,需要休整,并防备可能的反攻,遂退回辽境,宋数万运粮军民才得平安南归。
宋太宗得知东路军战败,遂即命令中路军回驻定州,西路军退回代州。
并以在这次战争中未打败仗的田重进为定州路的军事统帅,李继隆为定州知州,镇守北方门户,还起用功高望重但早已罢实职的宿将张永德为沧州(今沧州东南)知州,以及任命宋偓为霸州(今属河北)知州、刘廷让为雄州(今雄县)知州,以镇守边防,防御辽军可能发起的进攻。
宋辽东部战场已经结束,但西部战场的战事仍在进行。八月,宋西路军主帅潘美、监军王侁拒绝副帅杨业的合理战略,迫令杨业在不利的形势下,前往朔州接应南撤的居民,杨业为此要求统帅潘美设伏兵于陈家谷口,准备伏击追击的辽军,杨业与辽军主帅耶律斜轸激战于朔州南,又为辽军萧挞览部伏兵所袭击,当杨业按预定战略退到陈家谷时,潘美、王侁却早已违约率军逃跑,遂使杨业全军覆没,杨业身负重伤后被俘,不食而死。西部战事亦告结束。
宋朝此次攻辽,损失惨重,宋太宗从此放弃攻辽,改而采用防御战略。
但是,辽朝决定进行报复。当年十一月,辽承天太后、圣宗亲征,以耶律休哥为先锋,首战于保州(今保定),辽将卢补古临阵脱逃,致使辽军战败。十二月,辽军击败宋军于望都(今属河北)。时任瀛州(今河间)主帅的刘廷让主动出击,耶律休哥闻讯后东进截击,两军大战于莫州(今任丘)境内的君子馆,宋军大败,辽军乘胜攻掠邻近州县后于次年正月退兵。
宋端拱元年(辽统和六年,9)九月,辽承天太后、圣宗再度亲征,虽也曾攻占了一些州县,但在唐河(今定县北)北为宋军定州主帅李继隆、监军袁继忠击败后退回,宋军追击至曹河(今徐水南)而回。
宋辽多次战争,辽虽略占优势,但大体相当,辽朝处理对宋军务的南京留守、于越耶律休哥也感到连年战争,燕地人民疲弊不堪,遂长期采取休民息兵的政策,宋辽边境因而得以相对平静。
澶渊之盟宋至道三年(辽统和十五年,997)三月,宋太宗因高梁河之战的箭创复发而病死,太子赵恒即位,是为真宗。次年,辽决定来年攻宋,从此,宋辽战争再次进入高潮。
宋咸平二年(辽统和十七年,999),冬,承天太后、辽圣宗亲率辽军大举攻宋,宋名将杨延昭(名将杨业之子)被围于遂城(今徐水西),杨延昭命令士兵乘夜以水浇城墙外侧,次日即冻成冰城,使得辽军不能靠近城墙而无法攻城。辽军虽攻占乐寿(今献县),但战果不大,只得于次年正月退兵,但此后仍连年派兵南侵。
宋景德元年(辽统和二十二年,004)闰九月,承天太后、辽圣宗又以收复被后周世宗占领的关南地区为名,发动大规模战争。宋廷虽也调整和部署了边防的将领,准备抗击辽军,但宋朝君臣对于辽军采取避实就虚战略长驱直入的态势,惊恐万分,副相王钦若请真宗南逃金陵(今江苏南京),枢密院的副长官陈尧叟则请真宗西逃成都(今属四川)。真宗则犹豫动摇,只是在宰相寇準陈明利害关系力请真宗北上抗辽的形势下,真宗才不得已而同意亲征,但求和心切,尚未离京,就先派曹利用和辽将王继忠(原宋定州路副帅,望都之战被俘后降辽)进行议和活动。十一月间,宋真宗才从京城开封北上,但前进不到二百里到达韦城(今滑县东南)时又想南逃金陵,只是在寇準和禁军统帅高琼说明了如果南逃,辽军必将追杀而不可能逃到金陵的情势下,宋真宗只得继续北上,并在寇準、高琼迫请下渡过黄河,进到澶州(今濮阳)北城,宋军士气因而大振。辽军也早已进至澶州北城下,但辽军主将萧挞览(凛)却被宋军伏弩射伤致死,宋朝重兵驻守的定州(今河北定县)也威胁着辽军的后方,因而辽承天太后、圣宗也想议和退兵。十二月,双方订立和议,规定宋朝每年交给辽朝绢20万匹、银0万两以换取和平,澶州的郡名为澶渊,故史称这次盟约为“澶渊之盟”。从此,宋辽和平相处直至北宋末年。
第四章北宋初期的阶级关系与王小波、李顺起义第一节宋初的阶级关系阶级关系概况宋代是中国历史上社会情况发生剧烈变化的时代,主要反映在阶级关系的变化上。自唐中叶以后,藩镇的割据与战乱,尤其是唐末农民大起义,沉重地打击和清扫了世族地主阶层。土地自由买卖成了地主阶级获得土地的主要途径,宋初的“不立田制”,正是最高统治者承认这种状况的反映。租佃制成为地主剥削的主要形式,佃户通常以一半甚至更多的收获物,作为地租交给地主。佃户在户籍上主要是客户,这已不是唐代专指外来的人户,而是指没有土地或房产的“客居”之户,对于拥有土地或房产的城乡居民则称为主户,而不问其是本地户还是外来户。
农村主户分为五等,通常一、二、三等户称为上户,二、三等户也称中户,属于地主阶级;四、五等户称为下户,属于农民阶级。其中三等户则既有小地主,也有富裕农民;而五等户则有相当一部分户的财产很少,需要租佃部分土地,其地位与客户相近。客户中极大多数为佃户,但也有很少一部分有了田产,甚至还比较富裕成了佃富农,也有的成为商贩,极少数的户还成了富商。宋代的城镇户口单列,称为坊郭户,也分为主、客户,主要依据有无常产来区分,主户依据财产多少划分为十等。
主客户在户籍中所占的比重,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地的阶级关系,凡是在封建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主户所占的比例通常是比较大,占近0%至90%的,如江南的苏州、杭州;而封建经济比较落后的地区,常常是主户所占的比例较小,有的仅占25%左右,甚至不到7%,如川中的嘉州(今四川乐山)、昌州(今重庆大足)。虽然宋代总的来说封建租佃制占主导地位,但是,川蜀地区除川西平原以外,许多山区的住户还处于封建农奴制的阶级关系时期。
由于五代十国时期各个统治者或想扩张、或图保境,都要维持一支庞大的军队,需要大量的军费;而且各国统治者几乎无不称王称帝,大多穷奢极欲。于是纷纷巧立名目,加紧剥削境内人民,阶级矛盾已十分尖锐。宋朝对于新征服地区,总的来说继承了原统治者的各种剥削制度,被取消的苛捐杂税不多,有的地方还乘机掠夺,促使阶级矛盾进一步恶化。宋朝在进行统一战争期间,各地就不断发生过农民起义,大多发生在宋朝征服之后不久,新旧政权交替,封建统治相对削弱之际。开宝三年(970)南汉灭亡后,岭南地区农民起义相继发生,到开宝六年才平定。开宝八年南唐灭亡后,宣州(今属安徽)也发生过小股农民起义。太平兴国三年(97)泉漳、吴越归附后,仙游、莆田(今皆属福建),爆发了规模较大的农民起义,常州(今属江苏)等地也有小股农民起义。
但是,就宋朝整个统治区来说,阶级矛盾更为尖锐复杂的是西南的川蜀地区,中唐以来的安史之乱和唐末农民大起义,都没有触及蜀中,成为唐玄宗、僖宗避乱之所。五代时期前蜀、后蜀相继统治达0年之久,蜀中也是相对平静,封建生产关系很少受到重大冲击。和宋朝其他区域相比,川蜀地区除成都(今属四川)附近的川西平原外,封建关系比较落后,尤其是山区,封建农奴制还占有很大的比重,基本上是被称为“旁户”(客户)的佃户,在许多州的总户数中占半数以上,有的甚至高达0%以上。被称为豪民的地主,往往拥有几十户,乃至几百户、上千户“旁户”,而且是世代相承。旁户们不仅向地主交纳高额地租,还要代地主负担本应是地主承担的赋税和徭役。他们在地主的监督下劳动,鞭策驱役,过着牛马不如的生活,阶级矛盾非常尖锐。
全师雄兵变宋朝在灭后蜀时,曾经要诸州报告后蜀苛捐杂税的情况,准备免除其中的一部分,但是还未及实行。而平蜀的宋军将士居功骄恣,将领们私开府库,侵吞财宝,军校掠夺子女、抢夺钱物。可以说,除个别将领外无不恣意妄为,引起原后蜀军民的怨忿。
乾德三年(95)正月,后蜀亡。二月,梓州(今四川三台)就发生原后蜀将领上官进率领三千多的军队夜攻州城的事,后被镇压。三月,后蜀降宋的军队在被迁往首都开封(今属河南)的途中,途经绵州(今四川绵阳)时又起兵反宋,推举原后蜀文州(今甘肃文县)刺史全师雄为帅,很快发展到十余万人,进攻绵州之战虽失败,但很快即攻占彭州(今四川彭县),并一再击败宋军,两川州县纷纷起兵响应,全师雄自称兴蜀大王,署置官吏。同年七月,全师雄连败于新繁(今新都西)、郫县(今属四川),退守灌口寨(今都江堰市)。次年六月,宋军攻占灌口,全师雄退保金堂(今金堂西),同年秋,全师雄病死后,谢行本继续领导兵变部队进行抗击,退往铜山(今中江南),不久,为宋将康延泽所破,这次反宋的兵变终于失败。乾德五年初,宋太祖虽将激起兵变的主要将领王全斌、王仁赡、崔彦进等,剥夺军权降职闲居,但川蜀的阶级矛盾并未因此而缓和。
宋廷于平定叛乱后,不仅将后蜀府库的物资全部运往开封。又于成都、梓州、蜀州(今崇庆)设立官手工业作坊,制造锦、绮等贵重丝织物,供应皇亲国戚、高官贵妇使用。又将川蜀的田税改以布帛折充,称为“科折”;设“市买场”低价强买民间的布帛,称为“和市”;宋太宗又设“博买务”,民间织造布帛全都被以低价购入,严禁商人贩运。川蜀地区又是茶叶的重要产区,宋灭蜀后虽然废除了茶叶专卖制度,但对于边境少数民族地区的茶叶贸易,则完全由官府控制。加上贪官污吏乘机敲诈勒索,无恶不作,阶级矛盾日益尖锐。
参见《续资治通鉴长编》卷、7。
第二节王小波、李顺起义与王均兵变王小波起义早在开宝六年(973)初,川东渠州(今渠县)就发生过李仙起义,渝(今重庆)、合(今合川)、果(今四川南充)、涪(今重庆涪陵)等州人民纷纷响应,起义军进入广安军界,李仙为知军朱昂所俘,起义失败。淳化二年至四年(99—993),昌州、合州、荣州、资州(今四川资中),先后发生过小规模起义,相继为官军所镇压。
淳化四年二月,青城(今都江堰市南)茶农王小波领导一百多人起义,终于发展成宋初规模最大的起义。王小波针对社会上贫富对立这一主要矛盾,提出了“均贫富”作为号召,被称为旁户的佃农纷纷响应,随即攻下青城县城,挥军南下,同月又攻下彭山(今属四川),杀死贪官、县令齐元振,民心大快,参加起义的人日益增多。北上邛州(今邛崃)、蜀州,所到之处命令富人除留家用外,其余财物调发分给穷人,得到广大穷人的拥护。
十二月,王小波率起义军与宋西川都巡检使张玘所部激战于江原(今崇庆西南),王小波杀死张玘,但此前也被张玘射中头部,伤重而死,起义军推李顺为首领继续进行斗争。
同年冬天两川大旱,官府又督催税赋,人民无以谋生,纷纷参加起义。
起义军接连攻下蜀州、邛州,杀死知州、通判、监军等官吏。又与宋巡检使郭允能部战于新津,杀死了郭允能。随后攻占永康军(今都江堰市)、新津、双流、郫县、温江等川西平原的许多县城,起义军的矛头随即转向成都。李顺起义军“蜀”政权的建立与失败成都知府吴元载因未能镇压王小波起义军而被罢官,淳化五年正月初,新任知府郭载刚到职,起义军已经攻下汉州(今广汉)、彭州,仅剩成都孤城,但不久也被起义军攻占,知府郭载率残兵败将逃往梓州(今三台)。正月十六日(994年3月日),李顺起义军攻占成都,随即建立政权,国号蜀,李顺称蜀王通灵人传奇全文阅读,建元应运,建官设职,并派兵四出,所向无敌,北至剑门关(今剑阁北),东到巫峡(今重庆、湖北两省市接界处),无不是农民政权势力所及的地区。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