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爱去小说网 www.airizu.com,最快更新铁血兵魂最新章节!

一下子流了下来。

    对于当年的情景,吴凡英是这样回忆的:“姜云燕见到我时,我说不认识她。可她说认识我,还要在这里当兵。我开始不同意,因为我管不了这事,让她去找领导。”

    领导当然拒绝了她的请求,可姜云燕不管那一套,她将自己当做一名“编外战士”,你不让我入伍,我就抢着干活。打扫营房,帮忙做饭,和职工们一起洗衣服,到病房护理病号,她一刻也不闲着。

    1993年12月1日,几次递交入伍申请书的姜云燕,终于得到南疆军区的特批,正式入伍。陈占诗院长至今还记得,当年他亲手把一套崭新的军装递给姜云燕,那是个满脸是泪的小姑娘。

    姜云燕递给记者一张照片,照片上的她一身迷彩装,灿烂的微笑,一脸的稚气。这是她当年穿上军装后做的第一件事,到照相馆照相。

    1994年4月22日,姜云燕跟随医院上喀喇昆仑山换防的车队,开始了她的高原梦想。

    17岁到28岁,对于一个女孩子来说,该是最好的年华。

    姜云燕手腕上的针眼,全是为了给战士们示范打针留下的

    刚好是10年之后。

    2004年4月5日。姜云燕又要上三十里营房医疗站。

    听到这个消息,记者决定要跟姜云燕走一次高原,和她一起去寻找和体验她的高原工作平台。收拾好自己的行李,记者冲进将要出发的越野车。

    而在前一天晚上,记者找到的资料这样显示:喀喇昆仑山三十里营房医疗站,在喀喇昆仑山腹地,海拔3700米,是全军海拔最高、条件最差、环境最苦的医疗机构,担负着*个边防哨卡、44万平方公里国土上边防官兵和地方群众的医疗救护任务。经测算,这里气温一般都在零下二三十摄氏度,大气中含氧量不足平原的一半,是世界上急性高原病多发区。

    上午10时15分,车队出发,沿着新藏公路,一直往南。地图显示,到达三十里营房医疗站,我们要走近400公里的山路。

    山路的颠簸,是记者远没想到的。越野车总在山上山下盘旋,偶尔向车窗外张望一下,万丈深渊就在身旁,令人不寒而栗。缺氧让车上每个人剧烈地头痛,很多人不得不靠吸氧才能翻过一个又一个达坂(高山)。

    两天后的下午4时左右,我们终于到达三十里营房医疗站。进了医疗站大门,姜云燕告诉我,在左边第一间病房里,她第一次看见了自己的战友死去。

    1995年11月13日晚,红柳滩兵站送来一个名叫王腾学的后勤保障兵,消化道大出血。凌晨3时,刚好是姜云燕值班。“因为失血很严重,我叫他不要乱动。”怕这个兵要上厕所,姜云燕特地给他拿来了便盆。

    几分钟后,王腾学突然说胃痛,姜云燕立即跑出去,一边向医生报告,一边去拿胃药。结果,胃药还没拿到,就听见病房里的便盆“咣”的响了一下。

    “我赶紧冲到病房,见王腾学摔倒在地上,已经休克。我们不停地给他用止血药,不停地给他输代血浆(一种可以代替血液的药品),可还是没有用,他不停地吐血。”

    直到第二天天亮,王腾学一直处于昏迷状态。为了最后的希望,姜云燕和其他护士一起,把她们本就不长的头发剪下来,烧成灰,用水细细地搅拌,给王腾学服用。因为民间偏方说,头发灰能止血。

    尽管使出了浑身解数,王腾学还是没能救过来。

    送王腾学来的几个战士,因为胆小,不敢给他穿衣服。“我带着3个女护士,给他洗澡,换军装。我们几个人都还没有男朋友,可没有一个人退缩。从头到脚,我给他洗得干干净净。把他送走,回到病房,看到空荡荡的病床,我的腿突然一软,倒在地上。这时候我才知道死人了,害怕了。”

    给记者讲述这个故事的时候,姜云燕的眼泪下来了。这么多年,她一直内疚,自责,“时刻督促着我”。

    年轻战士害怕打针,在三十里营房医疗站,是护士们最大的笑料。

    为了解决这个不是问题的问题,姜云燕想了不少办法。但最直接最有效的,还是在姜云燕的手腕上。

    姜云燕一把卷起袖子,手腕上的针眼,像芝麻一样,格外醒目。

    一次,姜云燕给一名战士做皮试,那个战士害怕地捂着自己的手腕,死活不撒手。无奈之下,姜云燕伸出左臂,右手拿针,给自己做皮试。针尖慢慢地扎进手腕,药水一点一点推进,姜云燕忍着痛,面带微笑说,你看,我都能扎,而且一点都不痛,你一个男子汉害怕什么?

    就这样“哄着骗着”,姜云燕的经验,被广泛地运用到工作中,她手腕上的针眼也越来越多。

    在海拔5000米的高原上,寂寞比缺氧更难受,姜云燕的歌声是喀喇昆仑山上最动听的音乐

    距三十里营房160公里的神仙湾哨卡,海拔5380米,是海拔最高的哨卡。给战士们巡诊,是姜云燕每次上山都要做的事情。

    4月7日早晨8时,天刚蒙蒙亮,上神仙湾巡诊的队伍就出发了,记者坐在姜云燕旁边,看她正翻弄着一册植物标本。标本集里红的花,绿的叶,还散发着淡淡的清香。

    姜云燕笑着告诉记者,标本集共有30多页,是她花了半个月时间,在叶城附近的村庄里采集的。为了弄到鲜花,她还专门找到医院温室的老花匠,在温室里采集了不少鲜花。

    “喀喇昆仑山上,除了战士的军装,很难再见到其他绿色。每次我上山,都要采集花草什么的,配上小诗,然后粘贴成一本小册子,让战士们也体验一下山下春天的气息。”姜云燕这样向记者解释。

    除了这些,姜云燕还给战士们带了鞋垫和手套。“这些都是你自己做的吗?”姜云燕还没有来得及回答记者的问题,旁边的护士就抢着告诉我们,以前在巡诊过程中,姜云燕看见有的战士没有手套、鞋垫,她就用自己的津贴托人从山下买来毛线、花布、毛线针和纽扣等,利用业余时间为官兵们织毛衣、打手套、做鞋垫、补衣服。

    起初,医疗站领导看到她一针一线地缝,占用了所有休息时间,实在过意不去,就专门为她买了一台缝纫机。不料,有了缝纫机,姜云燕干得更多了。做鞋垫补衣服可以用缝纫机,但织手套还是得用手。刚开始,姜云燕织的手套,5个指头总是连在一起,经过一段时间,终于熟能生巧,织出了不同型号、不同花色的手套。

    经过近4个小时的盘山公路旅程,我们终于登上了神仙湾哨卡。

    哨卡门口,锣鼓喧天。姜云燕从车上下来,和战士们一个个拥抱。

    由于剧烈运动,记者发现她先前红润的脸色开始发白,嘴唇开始发紫。可她照常把医药箱拿出来,给战士们做巡诊,然后又向战士们赠送标本册和鞋垫。哨卡前面的营房门口一溜儿摆满了鞋,她就挨个往里塞鞋垫。

    “给我们唱个歌吧!”不知道谁叫了一声。姜云燕和其他几个护士,很爽快地走到战士们中间,给他们唱《说句心里话》。掌声和歌声响成一片,姜云燕的眼泪又开始往下流。

    吃午饭时,记者坐在姜云燕旁边,看见她的嘴唇有些发黑,对她说,如果太累,就不要再剧烈运动了。姜云燕却说,我给你们讲个故事,你们就明白了。

    有一天,姜云燕正在医疗站值班,突然接到神仙湾哨卡打来的电话:“我们哨卡上有很多人病了。”姜云燕焦急地问:“患了什么病,病情如何?”对方迟疑了一下,回答说:“不是病,主要是在山上呆得时间长了,心里憋得慌,想在电话里和你聊聊天,要是能听你唱个歌,病就好了!”

    听到这里,姜云燕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尽管她没有优美的歌喉,但仍然一半是歌声、一半是喘气声地坚持唱了好几首歌。唱着唱着,她不禁泪流满面,对方的哽咽声也变成了一片哭声。从这以后,姜云燕开始有意识地学唱歌、学跳舞,并经常利用巡诊的机会为边防官兵演出。“在这里,寂寞是可以让人疯狂的。”

    姜云燕在自己的日记里这样写道:“有人说,在祖国面前,没有任何慷慨的言论,能比上一次慷慨的献身。在雪域昆仑这片高山国土上,我们可爱的士兵在慷慨地献身之后,更慷慨地献出了精神,我还有什么不能奉献的呢?”】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