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章 南京云锦 (1/2)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苏作公司成立将近两年了,现在运营的 况还好。
但是,具体好在什么地方,他还需要到现场去看一看。
子慕首先瞬移到了南京。
这次到南京他有两件事,一是看看张建民最近过得怎么样?二是想调查一下金陵的竹刻和云锦工艺。
在子慕的空间里有许许多多的竹子,各个品种都有,但是并没有形成规模效益。
这与自己不重视有关,另外就是文华山也不擅长竹雕,基本采取的是放任自流的态度。
因此,一直没有发展起来。
另一个就是云锦,子慕一直想推出一款世界级的服装,但是还是不是太满意,他想从丝绸上着手,因为这毕竟是国粹。
云锦是中国传统的丝织工艺品,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有“寸锦寸金”之称,已有一千六百多年历史。
如今只有云锦还保持着传统的特色和独特的技艺,一直保留着传统的提花木机织造,这种靠人记忆编织的传统手工织造技艺仍无法用现代机器来替代。
云锦因其色泽光丽灿烂,美如天上云霞而得名,其用料考究,织造精细、图案精美、锦纹绚丽、格调高雅,在继承历代织锦的优秀传统基础上发展而来,又融会了其他各种丝织工艺的宝贵经验,达到了丝织工艺的巅峰状态,被誉为“锦中之冠”,代表了中国丝织工艺的最高成就,浓缩了中国丝织技艺的精华,是中国丝绸文化的璀璨结晶。
在古代丝织物中“锦”是代表最高技术水平的织物,而云锦则集历代织绵工艺艺术之大成,列中国四大名锦之首。
元、明、清三朝均为皇家御用品贡品,因其丰富的文化和内涵,被专家称作是中国古代织锦工艺史上最后一座里程碑,公认为“东方瑰宝”、“中华一绝”,也是中华民族和全世界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南京云锦研究所是中国唯一一家集研究、生产、展示、销售于一体的云锦专业机构。
1979年发展到15个加工点,97台织机,外加工人员达300余人,还研制恢复失传多年的传统品种妆花罗、妆花纱、妆花绸等。
一九七十年代到二十一世纪初,南京云锦的科研人员经过努力,把濒临消亡的南京云锦织造工艺逐渐恢复,并搜集整理了云锦图案和画稿,培训艺徒,恢复了失传品种“双面锦”、“凹凸锦”、“妆花纱”等,复制了汉代的“素纱禅衣”、宋代“童子戏桃绫”、明代“妆花纱龙袍”等珍贵文物,并征集收藏了900多件云锦实物资料,为南京云锦的研究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005年12月南京云锦研究所的“吉祥”牌南京云锦被质监总局作为首批向国际地理标志组织推荐的30个地理标志产品之一,成为中国首批获国际权威组织承认的国际地理标志产品。
南京云锦研究所全部保留着历史上的妆花技术,曾成功地复制了明定陵出土的万历皇帝过肩龙妆花纱织成袍料。
自1979年以来,该所复制龙袍及匹料已达100多件。
2006年1月,云锦研究所再次受北京定陵博物馆委托,对一件明万历皇帝龙袍进行复制。
2006年5月20日,南京云锦木机妆花手工织造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南京云锦木机妆花手工织造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有南京云锦研究所有限公司的朱枫、周双喜,以及江苏汉唐织锦科技的金文。
省级传承人有师从云锦老艺人朱枫的邬悉尔。
云锦的“锦”字,是“金”字和“帛”字的组合,《释名·采帛》:“锦,金也。作之用功重,其价如金。故惟尊者得服。”
这是说,锦是豪华贵重的丝帛,在古代只有达官贵人才能穿得起。
“江南好,机杼夺天工,孔雀妆花云锦烂,冰蚕吐凤雾绡空,新样小团龙。”是清朝诗人吴梅村赞美云锦的诗句。
明代时并没有南京云锦这个词,当时进入皇家的缎子称库锦、库缎和妆花。云锦一词,来源于清代道光年间南京的“云锦织所”,晚清以来始有商品生产,行业中产生“云锦”的名称,最早的文字记载出自于民国南京的《工商半月刊》。
由于其用料考究,织工精细,图案色彩典雅富丽,宛如天上彩云般的瑰丽,凤其富丽华贵,绚烂如云霞,故称“云锦”,因只有南京生产,故而称之为“南京云锦”。
子慕给张建民打电话。
“张哥,忙吗?”
“小慕,你怎么想起来给我打电话了?”
“这不是想你了吗。”
“你快算了吧,不会是又闯什么祸了吧?”
“哪里,好像我是惹事精一样。”
“你以为呢,你在哪儿呢?”
“南京。”
“什么,你到南京了?南京什么地方,我让人去接你。”
“不用,你给我发个定位,我自己过去。”
“你不要动,还是我让你人去接你吧。”
“好的。”
子慕给张建民发了个定位,过了大约有半个小时,子慕的电话响了。
“请问,您是李先生吗?”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