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张声浪邮友从南平给我寄来了改刊后的《百城集邮》2o1o年第1期到2o11年的第1期共5册,让土耳其归来的我好好补课。9 69 老夫浏览了一下,感觉很好,早年我也曾经是《百城集邮》小报的作者,可是一路目睹着该刊稳健展到今天的,就稳健性和地方特色而言,《百城集邮》走在《泉州邮苑》和《厦门邮苑》的前面,并开始流露出赶《榕城集邮》勃勃雄心。
不过福建的地方邮刊连同改双月刊的《福建邮花》,似乎都存在着一个通病,就是封二和封三雷同的处置:双双彩照密布。用彩色照片来展示集邮活动是极为鼓舞人心的,例如《福建邮花》2o1o年第4期的封三刊的《朱熹诞生八百八十周年》邮票活动的三组共十六张彩照,我兴奋地现居然在其中的四张上有我黄豆大的脑袋,这四颗黄豆的味道确实好极了。但我又想,如果把封三的这个精美的彩色平台让给封戳片,特别是有地方特色的封戳片,效果也许会更好:
它和封二分工明确,照片和邮品各有所长,这样使刊物在整体上产生视觉感官上的变化美,无形中还加大整体信息的含量。邮品的邮味往往比照片的邮味更强,对照片外的广大读者而言,势必对邮品投以更大的关注。地方优秀的纪念封戳片得以“表”,这对地方的集邮活动以及设计人员都是一种特别的鼓励,由此能激更多的好作品问世。地方优秀的纪念封戳片得以表,既能强化邮品信息的五彩传播,又能诱集邮者对这些地方特色邮品萌更强的收藏**。
用与会全体人员的签名封替代合影的人头照,这样的签名封实际上是“留在纪念封上的合影”,更有集邮的意义。压缩了照片的地盘,反而能让封二的照片更为精选,让上照片的同仁们更有成就感和荣誉感,也好让官场的一些潜规则尽量远离邮刊。或许在过渡期还可以搞“一照一封”的试点,例如“厦门海沧实验中学少年邮局”的照片和纪念封处理成一对“哥俩好”,相得益彰,就版面的改良也是相当养眼的。
让封三从封二的模式中剥离出来,这是我作为一个热心作者和读者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