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虽有灯下黑之说, 石慧也不敢回牛家村, 而是直奔临安去了。倒不是怕官兵和金人报复,只是不想现在碰上丘处机那些脑子不拎清的。
大隐隐于市, 临安乃是都城, 人多自然也便于隐藏, 石慧就在临安城租了个小院暂时安置下来。
因着肚子也大了, 临盆在即, 石慧也不急着修炼武功。她生儿子堂堂亦是自然生产,只是如今在这世界,医疗水平却大不如现代,便不敢大意。只得缓缓调理身体,又早早重金聘请了大夫和稳婆。
如此过了三四个月,石慧终顺利生下一子。因着系统颁布的任务便是教导杨康成人,让其幸福。石慧并没有给他改名字, 直接取名杨康。
她虽然看不上杨铁心的行为, 却也佩服杨家将忠烈, 因此并没有想过让杨康改名换姓。只希望,杨康能够在自己的教养下更肖似先祖, 而非他那个鲁莽自私又愚蠢的父亲。
石慧每穿越一世, 现实中不过几天, 完成任务, 却是实打实要度过几十年。对于儿子而言,不过分开数日,于石慧而言却是分别一二十年。
杨康是她怀胎数月, 痛了几个时辰自己生下的孩儿,便是亲生的孩子。如此,对儿子堂堂和南宫灵的思念之情也完全寄托在了新的任务目标上,如何会不疼爱。
从现实中的儿子堂堂开始,包括惜春、南宫灵不是从小婴儿带起,就是从幼儿期抚养,照顾小婴儿,石慧早已经轻车驾熟。
相较于体弱多病的堂堂,杨康是个非常好养的可爱宝宝。每日里除了饿了、尿了会哼哼两下,只要有妈妈在身边,就总是笑口常开,可爱极了。
杨康满月之后,石慧将他托给隔壁的大娘照顾两日,亲自去了一趟牛家村。不过石慧自不是以本来面目去的,而是易容成了一名男子,扮作郭杨两家故人。
牛家村一役之后,战死的官兵尸体自有人收殓,唯有郭啸天却与那些黑衣人一般被扔到了乱葬岗。已经过去几个月,尸体被野兽撕咬加上腐烂,面目难以辨认。
石慧凭借着一些残缺的布缕,寻到了郭啸天的残尸。段天德的一刀,将他连肩带胸砍下,加之野兽撕咬,不过剩下半副尸体。用银子雇了两个农民将之妥善安葬立碑,又在郭啸天不远处立了包惜弱的空坟,将杨铁心留下的匕首埋了进去。
待郭啸天入土为安,石慧倒是认认真真给他上了三炷香。这郭啸天较之丘处机、杨铁心也是个有成算的,可惜好人不长命,祸害遗千年啊!
离开牛家村的时候,石慧还遇到了一个道长。见那人步履轻盈,背负长剑,想来是个高手。石慧隐隐猜测此人大约就是丘处机,不由庆幸自己早来一步。
想到家中年幼的孩子,石慧也没有逗留,转身就回了临安城。一面带着孩子,一面修习武功,时间倒也过的极快。武功招式和对敌经验已经篆刻于灵魂之上,只要将身体调理好,就足以让她成为这个世界的绝代高手。
对于杨康,任务要求只是平安一生。杨家先祖为了这片土地已经流了太多血泪,或许能够让唯一的后人平安康泰就是他们所有的愿望了。
故而石慧也愿意带着杨康过一次平静普通的日子。这般平静的日子一直过到了杨康周岁,已经能够走路叫娘的时候,石慧的想法却改变了。
牛家村之事后的次年也就是开禧二年,大宋韩侂胄相爷领兵北伐。因军中无可用之将帅,内奸横生,四川宣抚副使吴曦得金国许诺封蜀王起兵反叛,引金兵入川,韩侂胄北伐无功而返。
然吴曦降金,引来下层官兵不满,兴州中军正将李好义等人将之杀死。趁着金朝尚无战备,李好义出兵,一举收复西和州,张林、李简收复成州,刘昌国收复阶州,张翼收复凤州,孙忠锐收复大散关。
李好义进兵至独头岭,会合当地民兵夹攻金军,金军大败。宋兵七日到西和,所向无敌,金将完颜钦逃走。李好义整军入城,军民欢呼,又请乘胜进取秦陇,以牵制侵淮的金军。取代吴曦为四川宣抚副使的安丙不许,令士气大受挫折,大散关又被金兵夺去。
安丙不许将士乘胜北伐,却在宋军内部自相残杀,因其与孙忠锐不和,命杨巨源伏兵杀孙忠锐。吴曦原部将王喜指使党羽刘昌国在酒中放□□,害死李好义。安丙又诬指杨巨源谋乱,把他下狱害死,假说是自尽,报给朝廷。抗金将士,无不愤慨。
这时的金朝,正如辛弃疾所判断的,处在“必乱必亡”的前夕。只是由于南宋朝廷出了叛徒和高官忙着内讧,部署失宜,才使金兵得以侵入淮南。
自从大宋迁都临安,北面的金国这些年实际上也是日暮西下。金人的骑兵堕落腐化,也就是比宋兵略好一点。金人已经无力再战,却仗着余威对大宋威胁勒索。
无奈南宋朝廷早就被金人打怕了,只一味求和。
有诗云: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只要临安还在,只要还能继续剥削百姓,过他们纸醉金迷的日子,这些人又怎么会在意下层将士和百姓的诉求。
每年岁币整车往北面送,自己的军队却军需匮乏,韩侂胄不得不倾尽家财填补军需,才得以稳定军心。
开禧三年九月,金人要求以长江为界,宋对大金称臣。斩杀北伐将领韩侂胄等人献上首级,并增加岁币,出犒师银,方可议和。
宁宗不允,招募新兵,并启用了投闲置散的辛弃疾。没想到圣旨方下,已经六十八岁的辛弃疾却一病而亡。继后杨氏与权臣史弥远矫昭杀死韩侂胄,向金人献出韩侂胄人头求和,签订了《嘉定和议》,就是所谓的“函首安边”。
时有太学生作诗云:自古和戎有大权,未闻函首可安边。生灵肝脑空涂地,祖父冤仇共戴天。晁错已诛终叛汉,于期未遣尚存燕。庙堂自谓万全策,却恐防边未必然。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